读王君《更美语文课》有感


      青春语文掌门人王君老师这样描述语文教学:教材上下,风起云涌;课堂内外,风云际会。

      王君老师是我很欣赏的一位语文大家。第一次听说并见到王君老师是在郑州参加一次语文教学的培训中。听了王君老师的多文本阅读课,我受益匪浅,对她也很是佩服。返校之后,我就买了这本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更美语文课》。

      今天,我认真地读了她的古诗文群文教学——《陋室铭》、《爱莲说》群文教学实录,又是受益匪浅,被她教学的大格局大气概深深地折服了!

      从她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教学理念:“青春语文”“青春教育”的内涵。王君老师的群文教学,扩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在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阅读场中,既宏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让课堂有厚度,有宽度,有深度,实现了青春语文从“小我”到“大我”,从“我”到“我们”的精神追求。

      那么,群文整个有哪些规律呢?笔者研究发现:

1.教者善于整合学生问题为课堂资源。

2.整合作家作品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3.整合相似精神气质的文人资源。(拓展延伸课堂的宽度)

      当然,整合中既要遵循一定规律的同时,还要讲究方法。整合中要有生命教育。王君老师说:“从来就没有孤独的语言符号,更没有孤独的文本,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总是在呼唤,在应答。”这节课中的呼唤,是听到了其他生命的呼唤,听到了世界的呼唤。周敦颐与刘禹锡的人生选择、精神气质、志趣追求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王君老师希望通过这节课,打通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他们的心灵通道,做一个志趣高洁的人,做一个情怀高远的人,做一个慨然有志于天下的人。这里的生命教育潜移默化,了无痕迹。

      诚然,群文教学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教者要有宏阔的事业,要有敏感的心灵,要有创新的勇气,要有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我”走向“我们”的精神追求。

      我是一位普通而又有惰性的教师,从教四年多了,自己经验不足,又缺乏探索求知的行动力。还好,我越来越讨厌这样的自己了;还好,我越来越从“名师”“大家”身上获得求知的欲望了。还好,我现在已经行动了,也开始有所进步了!其实,教学也是一场修行,漫漫教学路,需要上下而求索。语文,我一直在路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晚在“健康跑起来”微信群的讲座,凤云姐热情张罗,用心主持;群里的兄弟姐妹很捧场。感恩大家,感恩与青春语文相遇的每...
    秋之准备阅读 3,167评论 0 15
  • 一年的时间转眼打马而过,这一年最荣耀的事情就是充分捡拾了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坐下来读书,给自己充充电,虽说没有本本书...
    海的波文阅读 2,463评论 14 67
  • 窗外,春风得意,一改往日的温柔,泼辣肆虐。假期后的第一天上班,办公室里,没有昔日的忙碌,氤氲着一片宁静,正是读书好...
    Lu00蕙质兰心阅读 1,777评论 1 6
  • ————《全国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董卿说,世间一切皆是遇见! 2017年11月24日,我们...
    小水月阅读 422评论 0 0
  • 到达 出发 永远在路上 这难道不是机场的日常 萌芽 开花 果熟 叶落 树也有一生 如同你和我
    非矣阅读 43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