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儿子跟我分享了他和小伙伴之间相处时一个问题。他说:“我和小伙伴们每次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小伙伴就一直和我争论,偏要我认同他的想法,但是觉得他想的是错误的。”
我告诉儿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或因为经历的,或因为认知,或因为环境等等因素,都会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独有的思维方式。
经历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样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爱情。情窦初开的时候,觉得爱情是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等后来我们经历了很多段感情,就会觉得爱情不只有美好,还会有伤害和责任。
所以当我们的经历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对原来的事物就会产生新的认知
认知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样
大部分人认为贫穷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或者是因为之前的家境太过贫寒,但是拥有富人思维的人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贫穷的是因为思想上的贫瘠。他们渴望有轻而易举的得到财富的能力,而不会去思考提升能力的途径,不会去学习新的知识。
所以当认知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问题,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
环境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样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父母对于幸福的理解就是一家人吃饱穿暖,现在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就很广泛了。有的认为是家庭和睦,有的认为是家境殷实,有的人认为是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有的人认为是升职加薪。
所以当你的环境产生变化的时候,看法就会改变,就会产生新的需求。
心境不同,对待事情的看法不一样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在农村住过,有没有体验过步行去赶集。说起来其实挺神奇的,可能小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吃的,玩的,新鲜的事情,每次去赶集就觉得很兴奋。但是每次去的路上,总是觉得路途很远,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等买到东西回家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到家了。
其实,这个就是因为心境不同造成的不同感受。去的时候太期待,注意力就会放在路程的距离上,回来的时候,因为注意力都被心满意足和喜悦的心情占据,就觉得似乎距离没那么远了。
所以当心境产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影响你对原有事情的判断。
理解不一样,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样
我告诉儿子:“哪怕,两个人的目标听起来是一样,但是实际上深入了解后也会发现不一样。就像我和爸爸都希望你能够成才,但是爸爸却希望你能够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拥有好的工作,而我希望你能够有自己的热爱和愿望,并努力去实现。爸爸认为的成才就是有高学历和高收入,而我认为的成才是在能够成为心里富足和有理想的人。
所以当理解不一样的时候,你就会产生新的选择和新的途径。
加拿大作家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逻辑书》中说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在所有事情上的看法完全一致,而百分之百的情投意合是不存在的。
每个人经历不同,认知的不同,所处环境的不同,心境的不同,对于事物理解的不同,看法就会不同。所以,当别人表达不同观点或看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去尊重别人的想法,而非争论不休。
而有些看法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有些问题讨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例如: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而争论到最后的结果是,没有输赢,却失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