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三峡自由行(十三) 白帝城、夔门


      从丰都鬼城回来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此时已是中午十分,幸运的是我们下车上船这段路都赶上雨歇的空档,没淋到雨,顺利的回到船上吃自助餐。



      下午游轮经理给船上的游客组织了一场“你了解长江吗?”的专题讲座。为明天的更好的观赏长江沿途的风景充充电,小经理讲解了

1/长江是怎样形成的?

2/长江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3/长江有多长?

4/长江别称是什么?

5/长江三峡是那三段峡谷?

“长江六大水域”、长江三峡沿途的风景以及与长江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李白、杜甫的生平介绍,还有他们所写的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作。听这个讲座长了很多知识,收获不小,真有点没听够。




      听完了讲座已是下午五点多了,此时雨过天晴,来到游轮上观景拍照,又是一番景象,上午去丰都鬼城,雨雾蒙蒙、云山雾罩,下午为明天游三峡充电,听长江讲座,蓝天白云、天清气朗,应事应景,朝雨晚晴一天之内看到两种美景也是赚了。








4月12号一觉醒来,我们的世纪凯歌号大游轮来到了重庆·奉节港,同时在此停泊的还有几艘大游轮,放眼望去,长江两岸群山叠起,笼罩在缭绕的云雾中,白色的斜拉索桥—夔门大桥横跨南北两岸,原本宽阔的江面即将在此极速变窄,仿佛两岸的群山要在此牵手拥抱。





原来我们来到了长江三峡的起点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瞿塘峡景区。


      下了游轮,通过与之贴紧相连的趸船(固定停靠的浮码头)走过长长的水上栈道上岸,接着由长长的三段滚动电梯,把我们从岸边送到江堤之上,免去了游客尤其是银发老人的爬堤之苦,省时省力是个贴心的设计。




江堤上来,不远处的大巴车站点上车去白帝城,路上看到依斗门、古城墙和夔州古建筑群的导览图。





白帝城以前是个探入长江的半岛,有路与陆地相连,三峡大坝蓄水后,白帝城四周被水淹没,变成一个四面环水的孤岛,当地政府为了方便游人前往白帝城,于2008年5月建成一座330多米长的风雨廊桥。




      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通往白帝城的唯一通道,白帝城风雨廊桥。



      走在这山水桥廊上,走进白帝城·瞿塘峡风景区,仿佛走入了长江三峡的风景画里,连绵群山,峡江碧水,环绕着你,会让你在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的同时感到人类自我的渺小。







      走过廊桥就是忠义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尊巨大的诸葛亮手持鹅毛扇雕像,身后的一块巨幅仿书碑上刻着千古佳话的出师表。



      走过广场开始爬白帝山直奔白帝城,修建三峡大坝时,上游水位上升了一百米多米,白帝城从原来的1300多级台阶变成了只有300多级台阶的小岛,这对游客来说方便多了。这里还有滑竿抬运的价格表,不方便上下山的游客有抬滑竿的师傅抬着,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也算白帝城的一道风景线。





      300多级台阶,登了七八分钟就到了传说中的白帝城,先是穿过白字黑底“白帝城”字样的门亭,门亭不是很大,但是看上去四庭八稳,典雅古朴,门柱上的对联“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是出自杜甫的夔州歌十绝句(其一)通过对比地理险要,突出夔州白帝城的战略地位与自然奇观。





      过了这道门亭接着来到白帝庙,白帝庙的庙门和想象中的很不同,庙门不大,却雕龙描凤,典雅华丽,颇具特色,据说是建于清代,沿袭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祥云、花鸟、花瓶、喜字的图案祥和宁静,颜色柔和明快很好看,这里拍照的人很多,一张照片里总有几张不同的面孔在摆拍,很是热闹。




庙门旁边是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书法碑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欣赏着笔走龙蛇、秀逸清朗的艺术佳作真是一种享受。




      进了白帝庙大门就看到了传说中的那口常冒白气“宛如白龙”的井和白石雕刻的龙,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在此建城,借此自称“白帝”,这也正是白帝城的由来。





公孙述死后,当地人为纪念他,在白帝城中修建了“白帝庙”,三国时期刘备兵败东吴后,在此将家事、国事托付给诸葛亮而使白帝城闻名于世,后改为祭祀刘备和诸葛亮了。


白帝庙内有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 明良殿系庙内主要建筑,内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文臣武将的塑像。武侯祠内供诸葛亮祖孙三代像。祠前有观星亭。









      托孤堂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讲述着刘备托孤的故事。


    明良殿和武侯祠左右两侧藏有历代名碑。





      白帝庙出来,一边往白帝城的另一个主要景点夔门观景台进发,一边游览沿途景点。



      路旁和竹枝堂的墙壁上有名家的碑帖和历代大诗人描写白帝城和瞿塘峡的精彩诗句。






      名家的碑帖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拓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读之耐人寻味。



      在“三生缘”结满红色的祈福牌的大榕树对面就是诗豪刘禹锡的石雕像和他所作的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情却有情,”细腻含蓄巧妙双关的妙语佳句真是令人叫绝。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夔州任职三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白帝城因着诗仙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而名扬天下,一千三百年前大诗人李白在被贬到夜郎,途经白帝城时接到赦免通知,就是从这里出发乘舟顺流而下,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第一快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有幸在此读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游长江三峡,跟随大诗人李白的足迹,亲身体验一把朝辞白帝彩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大诗人李白畅快的心情,想一想都非常激动。



而杜甫漂泊来到此地,在夔州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留下400多首诗词,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登楼,永怀古迹五首等大量的经典诗篇,在白帝城的高台上写下了被称为七律之冠,千古留名的名篇“登高”“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句。




正是历史上许多大诗人都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成就了今天奉节白帝城诗城的美誉。


      除了一路上的风景诗词,白帝城还有一处神秘的所在—悬棺厅,堪称是三峡悬棺文化博物馆,悬棺厅内的棺木,据说是古代巴人的葬具,被巧妙地悬放在崖壁上,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依然屹立不倒,堪称奇迹。


    走进悬棺厅,你会被馆内立体图画描绘的险峻的地势和奇特的葬俗所震撼。小小棺木高悬于万仞高山的崖壁、岩洞、之中,仿佛在空中悬浮,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无法想象古人在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原始状态下,是怎样天使插翅,飞檐走壁把那么大的棺木巧妙的放上去的,很想知道这么高难度、高精准、高危险的操作是谁最先想出来做得到的呢,两千多年前这个神操作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天使下凡、现代人上火星。




      了解了古人悬棺的动机,更是惊异于古代巴人对尽孝、对寄托子孙仕途高官、以及死后永垂不朽的极致追求竟然是用这种极致的方式来体现,所谓“弥高者以为至孝”。还有对谐音祈福“高棺”谐音“高官”,以及棺木的防腐、防雨、防潮、防野兽等一系列精准定位实在令人震撼,眼前的一切无不让人感到神奇梦幻的同时,更为古人的智慧和精神所折服。


      探索过悬棺的神秘,接着直奔夔门观景台,一路走在翠绿红墙间,透过绿叶枝蔓,瞿塘峡口两岸的雄奇景象渐行渐近,渐近渐现,有幸得以从不同的角度,渐变的欣赏夔门的雄奇峻秀之美。






 

      待走到夔门观景台时夔门的壮丽画卷清晰的展现在眼前,夔门两岸如削,崖壁高耸,赤甲山与白盐山两座高山隔江对望,仿佛两扇立壁千仞的开闸之门,壮观而宏大,难怪古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夔门峭壁雄立,长江浩浩荡荡,远处的三峡之巅,巍峨峻秀,撼人心魄,这两岸高山相对出,立壁千仞锁的奇绝景象便是第五套1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游客们都纷纷手举10元人民的背景图案在此拍照留念。水位的上升使夔门没有从前那么高深、那么险绝,但是夔门雄奇壮观依旧,宏大的气魄一如从前,眼前的夔门,水升两岸阔,万吨巨轮行。













滚滚长江奔流大海,生生不息,巍巍夔门雄镇三峡,亘古不变。古迹繁多的白帝城,演绎了千年英雄故事,目睹了历史风云变幻,也见证了岁月的冷暖沧桑。


      观赏过雄奇的夔门,沿着白帝城上的景观路走回风雨廊亭,










      满载着白帝城的名胜故事,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古代诗人留下的名篇佳作。结束了白帝城的游览。


      多年来唐诗宋词中,历史故事的传说中的白帝城、瞿塘峡、夔州、夔门,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今天在脑海里一一有了具象的展示,虽然由于修建三峡大坝,水位上升了一百多米,使白帝城淹没了一大半,变成了江中一个小岛,没有了两岸猿声,轻舟也已变成万吨巨轮,但山还是那个万重山,江还是那个千里江,白帝城虽经历代扩建变迁,但作为历史的记忆,文化符号的载体没有变,这融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迷人之地,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诗情与战火交织,构成的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卷,会让你穿越时空,探寻历史的痕迹,了解更多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满满的收获,不虚此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