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2012-04-27 宏福教二
今天上午8:30到9:30考完了大学物理的期中考试,心情暂时舒缓片刻。唯一的不愉快是被坐在座位左边的留学生抄袭,不过未遂。可是我还是很不安,于是我还是选择用那张试卷大小的草稿纸遮住我已经做过的答案。因为做了这么多年的考生,什么样的考试基本上都经历过,还是要讲究诚信吧,既然那么支持方舟子打假,那就要坚决捍卫诚信的尊严。
监考老师在讲台上面,带来了两名研究生,也就是平常帮忙批改我们作业的助教。我写作业有个习惯,除了写班级姓名序号科目,我还会自动添加日期。老师每次回抽出三分之一的作业来批改,有幸的话作业被批改,我会对照批改日期,常常和交作业的时间相差一个多星期甚至半月。批阅质量不必多说,还不如自己买一本答案书自己对,就算助教批改了,知道对错意义也不大,反正大学里老师一般不讲课后他布置的习题。在我印象中,我从未指望老师给我批改作业,一般做完老师布置的习题,校对答案弄懂足矣。开学是2月13日,不知不觉我的大一生活已经过了一大半,去年暑假在家里充满希冀的大一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了。此时此刻,静静地坐在自习室,像狄更斯的《圣诞颂歌》里那个吝啬的老板一样,在圣诞节前夕回忆。
回首过去的9个月,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虽然明天又是高等数学的期中考试,但是此刻已然淡定,因此今日在不大的图书馆看了些闲书杂记。一年前的这个时候,还在为高考而奋斗,四月中旬是个很浮躁的时期,一闲下来赶快开始疯狂的看杂志,诸如《读者》,《意林》,《格言》《青年文摘》,《大众软件》《看电影》,还有报纸如阔别已久的《楚天都市报》,《篮球先锋报》,《体坛周报》等,仅仅高三一年下来积攒的报纸就已经塞满书柜和衣柜了,无奈又舍不得卖掉,毕竟这是陪了我们一个宿舍走过一年的文字图片。现在每每想起,都非常怀念当年教室后面书柜上的丰富的小世界,虽然杂乱无章,随处是废弃的草稿纸或者体育音乐之类的冷门课本,但是仍有大量的杂志报刊再此。在高三偶尔感到压抑的时候,比如课间,能够随便抱上一滩文字阅读,倚靠在旁边的课桌或柜子上,慢慢消遣是最幸福的事了。
与图书馆结缘。我一直到高三下学期才被卷入图书馆热的。高三之前,我从未踏入图书馆阅览室一步。倒是后来为了消磨课间休息和饭后静坐的时间,才想起不妨去图书馆借一些书来。因为班主任是教英语的,三年深受其影响,她的各种言论至今都铭记心中,故当时阴差阳错,突然对英语起了兴趣,借的第一本书就是《Charming English》,这本书一共有三册,收录着一些精彩的散文或者诗歌,还有充满人文关怀或者展示人性光辉的小故事,比如《上帝之手》,颇富哲理,可读性很强,而且生词量也不大。随手翻阅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书中好几篇文章竟然被直接挖去20个单词,摇身一变,成了我们高三英语的完形填空原文!这令我颇为惊喜,还有什么比这更幸运的呢?有时生活像阳光下的小径,转角会遇到奇迹发生。英语总分150,完形填空占30,在高三唯分数论的日子里,每次考完都要反省,哪些题不该错,将要加强训练哪方面,说的振奋一些,就是专项突破,而完形填空一直是我的心头之痛,就像钉在书上的钉子,就算拔出来了,也永远无法拭去痕迹。做模拟题的过程中,有时完形填空错误率高达50%,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你的目标是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而现在,我居然发现了这拦路虎的出处。假借提高英语英语之名,我开始在各种非合适时间场合地点阅读起来,甚至还找了一个本子专门摘抄书中大量的精彩段落篇章,比如叶芝的《当你老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一天除了上课,写作业,吃饭睡觉外,几乎都在看那三册书,教室一册,宿舍两册。每天中午下午放学都会回宿舍搬个椅子在3栋511得天独厚的小露天阳台上读书,中午享受阳光浴,下午淡看云卷云舒,日落西山,夕阳红了一片天。又因为是住在5楼,可以俯瞰楼下的学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或去打水,或去澡堂,或背个书包大步大步地迈向教学楼。心灵,在此刻停歇。
有了一次借书的经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课间只要老师不拖堂,基本都是去图书馆借书或者还书,碰到第三节课下课会有一个大课间10:05到10:30,还能在那里小读上片刻,只不过要踩点回教室。碰到英语老师则需要提前5分钟回来,因为她通常是提前到教室,要么宣布什么通知,要么在发表感慨“啊,同学们,现在离高考还剩xx天,你们将要去哪个学校就取决于你现在的努力程度......”要是你没有在她来教室之前到,就算你是按时也就是打铃前进教室,依然算迟到,会挨批的。如果是语文老师,就不是那么要紧了,反正听或者不听,语文成绩就那样,不增不减。语文课,向来是从高一的催眠课到高三的扯淡课,不过,期间语文老师有时也能讲得声泪俱下或者精彩绝伦。
后来,我开始涉猎心理学,如获得坦普尔顿奖的著名积极心理学家的作品《象与骑象人》,我也会很认真的去看,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生,在外界看来也许是题海浴血奋战的苦行僧,读一读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还是很有必要的。当时看完后,第一次从理论上体统的对心理学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理性地看到抱怨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像寄生虫,浪费你的时间,生命和一切。也会一时兴起,搞搞理论研究,就去借来《我的时间我管理》这样的时间管理类书籍来看,看看这作者能够研究出来什么新奇的成果。书中的小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主人公大多是惜时如金的人,而却办事效率奇高,尤其擅长利用零碎时间和长期的积累和坚持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至今我还记得那个花了三年的全部星期天解决了一道数学界难题的青年人。可是一年之后,又回到了低效阶段,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改变之。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颇深,为了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我把《5.3模拟》的英语版的每页下方的词组短语经典作文模板句型一一见下,分开为十几张订成的一小扎,这样走在路上就可以方便地拿出来看几眼,不必兴师动众,那一本又厚又大的书出来,要么每次都在看前几页,或者还没看完几页,15分钟的读报时间已逝。我至今都觉得这个方法甚是奏效,所以上来大学仍然坚持保留了这个习惯,这个撕书的“怪癖”。还有一点就是制定目标,分为短期,中期,还有长期的。这个就很有意思了,检验一个人毅力和自制力的时候来了。
大学里很容易堕落,正如覃彪喜在他的畅销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所描述的一样,电脑在男生宿舍成了游戏机,在女生宿舍成了影碟机,甚至有的宿舍已经俨然成了网吧一家,甚至一层楼还开始了连锁店。一年前对这句话没有感觉,如今当我自己真正站在大学的门口,我已经很大程度上支持这种说法,虽然这里是一所著名的一本大学,但也仍然不例外。
有句话讲的很好,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也曾写道,“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有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产生于陌生的所在。”这是现实的旅行,有何尝不是心灵的旅行呢?你的心灵不再有猎手等待束缚禁锢,随着车轮,蓝天,海水漂流着。过往的泡沫不再漂浮在空气中,此时此刻,阳关灿烂,你可以心里一片空旷寂静,如一汪平静的湖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或者激情澎湃,享受新鲜陌生的快感,像你刚出生一样,没有什么可以困扰你。
也许你会说,那只是你的奢侈的幻想而已,看起来像阳光下的肥皂泡那样绚烂令人憧憬,却又同样无法企及,但是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没有人能够阻止你追寻的脚步,所有的话语,动作只不过正像这晴天下漫天飞舞的杨絮而已,永远跟你无关,只不过在四月的风中,飘荡,然后转身消失不见,不留下一丝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