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刘茜老师的文章《让阅读点燃心灵,让阅读联通天地》,刚开始以为刘老师这是自己的阅读感悟,细看才发现,原来这是班级的阅读活动。 刘老师的分享分为四个板块:一、阅读,推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二、阅读,架起了家校合作的桥梁;三、阅读,守护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四、阅读,实现了班级的重建。 刘老师因阅读而开发了并实践了一系列活动。如悦读晨光、“经典阅读”课、午间共享阅读、天天故事会、每周故事汇、每周晒诗会、课前一首诗、凝视天天练、小老师训练营等。这些活动都很受孩子们欢迎。这真是别人家的老师版本。 活动育人,学生的体验,比起干巴巴的说教来得有趣多了。
反观自身,我的阅读之路。 杨绛先生说过: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为了改变自己的认知层,我开始大量地阅读书籍,最开始的阅读书籍是看朋友圈推荐的书籍,是李笑来的时间管理书籍《和时间做朋友》,开始系统规划自己的时间。阅读部分门类,文学,小说,散文集等书籍都看。一段时间后,养成了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的习惯后,开始分门别类地有计划阅读,方法论类,经管类,教育类,心理学类等书籍。 2017年读了80多本书,朋友说,你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答:改变认知。读时间管理书籍,我开始规划自己的时间,明白了时间不可管理,可管理的是我们本身。自己做了工作时间规划,做了生活时间规划,生活开始变得井然有序了。读《简化工作》、《奇特的一生》、《小强升职记》,我开始用其中的方法教育教学。其中一个有效工作的方法——工作日志,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用了整整一个学期,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教学工作,沿用至今。
看到刘老师策划的一系列活动,心生羡慕。是啊,我读了那么多书,首先是改善了我自身的境况,其次我也要学着刘老师的做法,在班上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刘老师的阅读会、故事会等都可以借鉴,仿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学期带着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201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