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很短,只有六百多个字。开篇一句“一只柳条筐趁着夜色降落在罗文礼家的羊圈”很简洁也很有画面感,时间地点都交代了,还用了拟人的修辞,“降落”这一人类动作,使其具有主动性,营造神秘氛围,使读者不禁在心里心里琢磨:柳条筐里有什么?为什么偏偏降落在罗文礼家的羊圈?
一个外物闯进了羊的领地,母羊警觉地被惊醒了,“它有限的智慧受到了从未遭遇的挑战”,母羊闻到了柳条筐里散发的青草之香,却不是它期盼的夜草,而是一件被漏水打湿了的女装棉袄,上面均匀地分布了几朵葵花,葵花掩映下是一张婴儿的小脸。葵花和婴儿都不是饲料,但母羊仍执拗地停在柳条筐边,它闻着婴儿身上的香气,想起了夏天在河边失散的一头小羊羔。葵花守护着熟睡的婴儿,它的光芒与母羊对峙着,一会儿之后,葵花胜利了,母羊躲到角落去了。
那夜枫杨树乡的狗吠了一阵,对岸花坊镇北边的群狗较量般地回应了一下,不过两岸的狗只是尽一点义务,很快便安静了,只有罗家的羊圈被神秘的气氛包围。唯一的目击者是三只羊,凭着月光,羊应该能看见弃婴者的身影,也能分辨出脚步声是从何处来从何处消失。可惜三只羊并不承担看门的义务,人们也无法收买羊从羊嘴里套出想要的秘密。
这个开头设计得很巧妙,既为弃婴设置了来历无法查明的背景,又为后文所有人对弃婴的冷漠做了铺垫。关键目击者是无法开口说话三只羊,这给互相推诿弃婴的人们找到了绝佳的借口,连狗都叫得那么敷衍,似乎映射了弃婴不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