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大多在2-14天有过黄疸,医学上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像“发热”、“咳嗽”一样,只是一个症状,由许多原因引起。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这种症状有时是“生理性”的,但如果不能正确的判断、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就会贻误治疗时机,可能会对宝宝造成永久、严重的损害,甚至致残、致死。
臻蒙提醒孕妈妈要注意分辨“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首先要了解新生儿黄疸产生的机理。胎儿在母体内由于代谢的需要,血液中运送氧气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均较多,出生后有了自主呼吸,多余的红细胞在体内被破坏、分解,产生较多的胆红素;新生儿由于器官发育不够成熟,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较低,早产儿的代谢能力更差;胆红素在血中的浓度升高,渗入皮肤后产生肉眼可见的黄疸。正常新生儿于生后2-3天出现,14天内基本消退,主要出现在面部及躯干部,如果四肢及手、足心均出现黄疸时,常是病理性黄疸。简单的说,黄疸出现的时间过早,程度过重,消退时间过长,或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特别是伴有大便颜色变浅、兴奋、萎靡、拒奶等时均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母婴血型不合是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婚前体检、孕期检查及适当的治疗可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新生儿肝胆道阻塞(各种感染、发育不良、结石、受压等)、遗传代谢紊乱(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等)均可引起严重的阻塞性黄疸。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母乳性黄疸,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后方能作出诊断。
生理性黄疸对宝宝没有明显损害。出现病理性黄疸时,除了引起黄疸的原发病对小儿的影响外,红细胞破坏过多会造成患儿贫血,影响今后的生长发育,还可影响早产儿的视力;严重的黄疸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可致死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体重过低的早产儿尤易发生。
在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中,光疗是首选的干预措施,用特殊波长的蓝光照射皮肤,使皮肤中的胆红素分解后经肠道或从小便中排出,降低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光疗基本无并发症,只有较轻、一过性的副作用,如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低血钙等,只要注意适当增加液体、补充钙剂等均可很快消失。
除光疗外,尚可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是去除原发病,促进胆红素排泄,如抗生素、抗病毒药、肝酶诱导剂等,亦可使用白蛋白、血浆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严重的黄疸,换血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除此以外,抗感染、纠正酸中毒、改善缺氧等治疗也是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必要措施。
还有一种是母乳性黄疸,对母乳性黄疸的干预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早发型母乳喂养型黄疸应鼓励频繁喂奶,每天10次以上,避免添加糖水,监测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必要时可进行光疗。晚发型母乳型黄疸的患儿血中胆红素浓度不太高时不需停喂母乳,如超过15 mg/dL 可暂停母乳3天即可,或加用光疗。
孕妈妈们不要被黄疸所害怕,只要孕期多注意合理饮食,宝宝出生后多休息观察皮肤护理表面的变化,臻蒙相信孕妈妈们一定可以轻松的解决宝宝黄疸问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