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Sigma 黑带学习 (第1周)—— 不能速成的3个原因

IASSC Certified Black Belt

前言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国外对6 Sigma这项工具的需求不小,在国内,我们通常很难看到有专门需要精通6 Sigma的职位,而在澳大利亚本土却能经常看到HR们把 6 Sigma 经验或者证书列在资历一栏,可见其重视程度。

IASSC Certified Black Belt

为了增加自己找工作的砝码,一周前开始搜集6 Sigma考证的相关资料。说到考证,对于天朝国民来说应当不难,不就是记忆记忆记忆嘛。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考虑到IAASC中黑带的考试条件不需要先经过绿带,我选择直接往黑带准备。

在过去的一周里,每天大约2小时的学习,我大概对考试内容和要求有了初步了解。总的来说,准备的时间估计会比我一开始预计的要长一些。如果仍然保持每天约2小时的学习实践,大概还需要2个月我才有把握。是的,我对于6 Sigma认证的认知出现偏差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以为其他也想考证的人一些参考。

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6 Sigma不能速成的原因。

1. 理论交叉

6 Sigma的内容大纲不管是IAASC还是AQS都是以DAMIC流程进行结构。这导致考试在准备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就我自己而言,理所当然的先从第一章Define开始一点一点的往下刷,遇到不能理解的,Google和Youtube双剑合璧。换作其他普通人也应当是这样子循序渐进对吧。

可经验告诉我,这种方法用在学习6 Sigma会让考生苦不堪然,严重者,头昏脑胀,白日也能看到满天星。我这么说并不夸张,因为现实中不只一次出现下面的情况。

开始,看了第一句,出现了两个不懂的概念,作为未来的学霸先生,我当仁不让的点开了Google进行查询,一番浏览,明白了,原来要理解概念A要先知道概念B。这没什么,作为未来的学霸先生,我又当仁不让的新开了一个Google的页面进行查询,一番浏览,明白了,原来要理解概念B要先知道概念CD和E。就这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为未来的学霸先锋,小睡一下,再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为未来的学霸先驱,吃个饭去,再来一鼓作气,我……吐了,不干了,明天再说吧。是的,在过去一周,这个悲伤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我才终于在衰竭了7天后梳理出了整个黑带认证考试的模样和对各个知识点的初步了解还有后面的学习策略。

我了解你肯定想知道为什么6 Sigma的学习会如此费神,所以早早把答案写在了标题。(标题是:理论交叉)6 Sigma的理论是互相交叉的。简单说吧,黑带认证针对的人群是已经在相关工作岗位上打滚多年,对这些概念了然于心,与这些工具情同手足的从业人员。黑带认证与其说是检验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如说是让他们在全局的层面上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构。所以,工程师拿到认证后往往对6 Sigma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里重点和难点就是“全局”二字。想来我对6 Sigma只有皮毛认识,实际水平连绿带都不到的伪学霸先生来说,学的吃力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面对6 Sigma概念和各种工具的互相引用,互为基础的情况,也是有办法的。要么想我一样,面对如此深不见底的6 Sigma海洋,不管那么多,先跳进去再回来反省。或者听我一席反省发言。


超过两层的知识嵌套就放过去吧。

举个例子,一句话里面有A概念不了解,那么查阅概念A。发现A概念需要B和C,这个时候,把B和C记录下来,但不必看开始查阅,回到那一句话继续往后面学习。这样的好处是你会在前两天就能把整个体系看下来一遍,如下图二级展开图。


二级展开图

第二遍

这个时候你那问题清单想必很长了,这时候再从头再看一遍,你会发现看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但这次你需要把层级2,也就是上面说到的B和C也需要弄明白,在不出现衰竭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继续往深的层级理解。熬不住也没关系,回到浅层继续学习。相信在第二遍走完,你已经对整个体系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下图为三级展开图。


三级展开图

第三遍

这时进行第三遍,一点一点的把剩下的所有都过一遍。

这是一个可行的战略,按照这种方法,你肯定就不必像我一样当先驱了。

2. 工具导向

先来看一张图。

Six Sigma Tools Walkthrough

我学习6 Sigma并没有买教材,也没有上课,所有的概念,知识都来基于这个网站 http://sixsigmastudyguide.com,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试。说到这个网站是因为其中的一个很有帮助的章节,名字叫做:Six Sigma Tools Walkthrough. 了解过6 Sigma的人都知道作为一个工具,它本身包含和应用了大量其他的工具,图,表,分析,表格,统计方法,分布分析等等。而这个章节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从DAMIC的整个流程把所有用到的工具都罗列了出来,我做出思维导图后,大概就张上面那个样子。你会发现,我……又要吐了,这些的工具怎么也那么有层次,有内涵,还那么多呢。是的,这也是为什么6 Sigma在实际项目中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原因,因为对于不同的阶段,它都很科学的提供了对应做决策的工具,这使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说服力。回到正题,可想而知,面对如此多的工具,想要精通可不能少花时间。

而我的建议是,考生在对基本概念看了有两遍后才开始深入学习工具。起码你得需要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工具,然后才开始学习怎么用。这个阶段注定比较枯燥,但是有了概念的基础,学习的战线长一点也不会有太大的断层或者出现理解不顺畅的情况。只要把这个阶段熬过了,胜利就在前面了。

3. 基于现实

最后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黑带认证本来的目的在于证明自己有作为6 Sigma项目里作为黑带这个角色的能力。除了学习大纲的要求,也需要多看案例,也需要多结合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毕竟,这里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对于很多想我一样没有太多6 Sigma经验,又想要通过学习和拿到认证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的考生,切记不要浮躁。学到的东西以后是要应用的,请务必认真,扎实的学习。

后记

以上就是过去一周的6 Sigma学习感想,说实话,才一周,我已经发现6 Sigma有它的价值,也有它的缺点。体系上全面,逻辑上严谨,执行性也不错,但流程的复杂度之高更适合较大和较复杂的项目。当然,我也才是刚刚学习啦,后面有什么感想继续和大家分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