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资治通鉴 背景知识 九命
查资料还真是挺费时间,凑合发一篇吧。
上次说到,周朝的官爵分为九等,最高一级亦称九命。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查到了关于九命的具体作用。
我发现自己的古文水平见涨,居然摁着《周礼》、《礼记》看得津津有味,也算是无心插柳吧。
1、九命
《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
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
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释文:
用九个等级的仪式品级,规范诸侯国的地位和待遇。
一命可以担任公、侯、伯的士,或担任子、男爵的大夫;
再命可接受(国君所赐的)服饰;
三命可以担任公、侯、伯的卿;
四命可接受(公所赐的)祭器;
五命可(由王)赐予土地;
六命可赐予(在采邑中)自设官吏的权力;
七命可以立为侯伯建立封国;
八命可被任命为州牧;
九命可担任方伯。
2、九锡、九赐
九锡,九种礼器。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具体内容各朝各代略有不同。
锡,在古代通“赐”字。九锡就是九赐。
历史上接受九锡的有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等人。
《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公元128年)颜师古注引应劭语,以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百人、鈇钺、弓矢、秬(jù)鬯(chàng)为九锡。
《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礼含文嘉》曰:“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jù)鬯(chàng)。”
宋均注云:“进退有节,行步有度,赐以车马,以代其步。言成文章,行成法则,赐以衣服,以表其德。动作有礼,赐以纳陛,以安其体。长於教诲,内怀至仁,赐以乐则,以化其民。居处修理,房内不泄,赐以朱户,以明其别。勇猛劲疾,执义坚强,赐之虎贲,以备非常。抗扬威武,志在宿卫,赐以斧钺,使得专杀。内怀仁德,执义不倾,赐以弓矢,使其专征。慈孝公母,赐以秬鬯,以归祭祀。”
百度百科关于“九锡”的介绍: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lù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黄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鞋)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则。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bēn)。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彤弓矢百,玄弓矢千。“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jù)鬯(chàng)。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用祭祀先祖。“孝道备者赐之”。
百度百科介绍说这个记载见于《礼记》,我在《礼记》里没有查到,应该是出自《礼记正义·卷二曲礼上第一》,《礼记正义》是引自《礼含文嘉》,这个网上查不到。
3、九命和九赐(锡)不相同
颜师古曰:“《周礼》‘上公九命’。九命九赐也。”郑司农也认为《周礼》九命与九赐(锡)是一样的。显然是有问题的。
虽然各朝代关于九赐(锡)的内容略有差异,但是,从九命、九赐的内容来看,两者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王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二曰衣服之属”。
《宗伯》“八命作牧”注云:“侯伯有功德,加命得专征伐。”
《王制》:“赐弓矢,然后征。”
《左传》:“晋文公受大路、戎路、弓矢、秬鬯、虎贲。”
这些都说明,九命之外,还有有衣服、弓矢、秬鬯等赐,所以,九赐(锡)和九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