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小三日行记2025年10.31-11.2

10月31日,请了一天假,难得再次出发洛阳,准备师兄弟的“奔跑吧少年”的全国体育舞蹈赛事。一路旅途劳顿,舟车疲惫。

上午10点从武汉站出发,坐上高铁,经过孝感、信阳、驻马店、漯河、许昌、郑州、再到洛阳。这是一趟终点是兰州的车。经过3小时20分钟的旅程,顺利抵达洛阳龙门站。

秋天的洛阳是极美的,听当地的朋友说已经连续下了好一阵子的雨,阴雨绵绵,气温很低。而今天是难得的好天气,阳光真好、秋风不燥。而且树上卷起的梧桐叶,以及已经变成金黄的银杏叶,红枫、黄杏,再加上蓝天、白云的天气的加持,真是美不胜收……

吃过一碗刀削面就出发了工作之余必须要快马加鞭,赶时间去参观的洛阳博物馆。

但,不得不说彼时的洛阳博物馆和如今的已经今非昔比了。记得上一次去洛阳还是2019年,如今已经6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洛阳博物馆之前是不需要预约的,而如今已经是一票难求。

洛阳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以下是其十大镇馆之宝及主要主题展馆的介绍:

十大镇馆之宝

1、唐三彩黑釉马:1981 年出土于洛阳安菩夫妇墓,是唐三彩中的精品,其色泽质感及姿势神态均达到了力与美和谐统一。

2、曹魏白玉杯:1956 年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曹魏墓,由和田羊脂玉琢制而成,通体光素无纹,体现出魏晋时期追求自然之美的风格。

3、东汉石辟邪:出土于洛阳孟津县,用一块完整的汉代青石雕刻而成,重量达 8 吨多,是中国最大的石辟邪。

4、乳钉纹铜爵:1975 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爵,被誉为 “华夏第一爵”。

5、西周兽面纹铜方鼎:1977 年出土于洛阳北窑,铸作精工,造型俊美,是商周青铜礼器的杰出代表。

6、清代金丝楠木塔:建于 1761 年,是乾隆送给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七十大寿的礼物,整个佛塔雕刻手法多样,采用榫卯工艺,是佛教艺术之瑰宝。

7、北魏泥塑佛面像:1979 年出土于洛阳永宁寺塔基,佛像面部丰腴,嘴角微微上翘,被誉为 “东方的蒙娜丽莎”。

8、商代母鼓铜方罍:1963 年出土于洛阳北窑,器型外形稳重大气,器身纹饰华丽,是商晚期青铜酒器中的精品。

9、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出土于北魏重臣杨机的墓葬中,由两个相同的女性组成,二人梳双髻,饰花钿,红腮朱唇,眉清目秀,两手相牵并肩站立,似言笑晏晏。

10、汉魏正始石经:1922 年出土于洛阳市偃师县佃庄乡大郊村,是三国曹魏正始二年刊刻的碑石经书,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又叫《三体石经》。

主要主题展馆

河洛文明展:位于博物馆一层,展出面积 5 千多平方米。藏品涵盖石器、玉器、陶器等诸多门类,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展现了古都洛阳文明变迁的历程。

洛阳文物珍宝展:位于博物馆二层,精选了 20 件不同时代、不同材质、不同文化内涵的珍品,包括夏代铜爵、商代玉戈等,让参观者感受到古都洛阳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唐三彩展:位于博物馆二层,展厅面积为 800 平方米,分为 “惊世发现”“人文风采”“丝路印记” 等五个单元,共展出各类唐三彩文物近百件,展现了唐代洛阳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

宫廷文物馆:位于博物馆二层,有 1800 多件文物,多为 1973 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洛阳博物馆的,以宫廷佛教器物为主,辅以宫廷生活用具,其镇馆之宝是清代的金丝楠木塔。

汉唐陶俑馆:展出 200 余件洛阳汉 - 唐陶俑,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汉俑、晋俑、北魏陶俑、唐俑的不同风采,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书画馆:位于博物馆二层西侧,书画藏品以宋、明、清及近现代作品为主,涉及苏轼、张宏、王铎、齐白石等众多名家的作品。

石刻馆:位于博物馆一层,展览分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建筑及其它石刻三个单元,展示了从东汉到明清的石刻造像,风格各异,气韵生动。


整个展馆是非常大气、精美的,而且文物很多,里面有小吃的地方,也有喝茶喝咖啡的小馆,都非常文艺,还有洛阳牡丹真国色的各种文创产品。

这里还有汉服的体验店,年轻人络绎不绝的穿着自己的NPC服装,进行着自己的穿越和扮演。NPC 全称是 Non-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角色)

不过穿行在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博物馆不仅没有违和感,而且还把情绪价值拉满,让人恍惚间仿佛穿越千年。她们或站在玻璃橱窗跟千年的编钟、青铜器以及金银首饰、泥塑壁画、佛龛造像、陶器兵马人俑等。历史是人书写的,而博物馆自然也需要人气。而洛阳博物馆显然在这一点上走在了前列。

无论是唐三彩的精美程度,还是石刻艺术的登峰造极,各种守护帝王陵寝的石像生,还有书写着或工整、或洒脱豪放的墓志铭,真的身临其境就是历史的穿越,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虽然不言语,但是那造型的优美、那纹饰的精雕细琢,还有首饰、皇家、王侯将相家不俗的金银器、冥器、生活用品等,还有车马、瓷器,都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尤其二楼珍宝馆的馆藏,还有来自故宫的佛造像文物、以及金丝楠木的木塔。

当然,最受青年朋友们喜爱的还是双立人的女俑。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出土于北魏重臣杨机的墓葬中,由两个相同的女性组成,二人梳双髻,饰花钿,红腮朱唇,眉清目秀,两手相牵并肩站立,似言笑晏晏。

北魏皇帝拓跋宏,从山西北部的大同(古代的平城)一路南迁到洛阳,在这里兴建国都,让鲜卑族主动汉化。可谓对华夏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草原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大同的云冈石窟,以及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有来自于这位鲜卑族皇帝的功劳。然而英雄盖世的拓跋宏把自己改姓为元宏,其祖母还是汉人的帝后。所以,这位深受汉文化洗礼的皇帝,更是倾心于博大的汉文明,继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代,而再造山河,为国破家亡的乱世注入了一股正能量。然而命运造化弄人,拓跋宏生不假年,最终33岁而病终。而他的儿子却没有继承他的意志,还时时想返回大漠,最后拓跋宏意志坚决的要汉化,将这阻挡使命的儿子也无奈诛杀。

历史,总是耐人寻味,看着厚重的历史。有有为的君王、将相,也有不孝内斗的儿孙,如司马家族,继司马懿父子之后,在司马炎统一三国乱世后,却因为子孙不贤、媳妇贾南风作怪,最后祸起萧墙,导致了傻皇帝司马衷继位,各个觊觎皇位,而八王之乱内斗开始,最终赢得虎视中原的胡族,趁机做大,在你内忧外患之际,大举南下,荼毒中原,于是历史上可悲的五胡乱华的历史在这里上演。

又300多年的乱世,才好不容易结束于隋唐之大一统。兴亡百姓苦,看着鸡首壶的时候,真是感慨系之。鸡同吉的音。所以,谐音梗不是现代,而是古人就已经千年传承了。

博物馆文物众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历史厚重以及艺术精美,感悟生命、铭记历史……


11月1日是周六,这一天是体育舞蹈的比赛。所以这一天都在奔忙。

11月2日周日,则成为了匆匆此行的最后一站,所以也是倍加珍惜。和同学与老师匆匆的在凌晨,因为周六比赛后又小聚了一回。凌晨决定去白马寺,以及离白马寺只有900米远的汉魏都城遗址博物馆。

白马寺和汉魏都城遗址博物馆都需要预约。白马寺提前预约是35元的门票。而汉魏都城遗址博物馆则需要提前预约,门票有限。如果没有预约到门票则可以在官网微信上进行购置比如虚拟VR或者诗词类的体验劵也可以入园参观,只是需要一定的费用。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早饭,牛肉汤和饼丝、烧饼等就足够饱了,不得不说北方的碳水就是管够。浓汤加上葱花、香菜清香四溢,又兼有饼子的筋道,吃起来有一种满足感。

驱车从老城区到白马寺要30分钟左右,停好车,我们还要坐5分钟左右的观光车才到达白马寺的正门。

抵达的时候门口就有导游,我的师弟执意要请一个导游,说也是不白来一次白马寺。

白马寺修建于东汉时期,是汉明帝夜梦金人的故事,然后请印度高僧竺法兰等来中国白马驮经弘法的故事。所以白马驮经的故事是东汉时期的,要早于唐代的唐僧取经约有500年。而又过了五百多年才有了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风靡。之前又经历了唐宋时期、元末明初的戏曲演义等蓝本。而其中的白马(小白龙)是否跟这里有关联呢?我想应该是无需赘言的。

白马寺历经沧桑,而我们如今见到的白马寺已经是明代复建的了,而门口的白马则据说是宋代守护帝王陵墓的石像生。

真就印证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过故洛阳城》

(宋)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诗句核心内涵

以城喻史:洛阳是多朝古都,见证了周、汉、魏、晋、隋、唐等朝代的兴盛与衰亡。司马光借洛阳城的变迁,浓缩了中国古代历史的 “兴废” 循环。

借景抒情:前四句通过 “连山”“素波”“春风”“草色” 等自然景象,对比故城的 “兴亡” 与自然的 “不变”,突出历史的沧桑感;后四句则直接点题,以 “宫阙”“帝京” 的遗迹引发思考,最终用 “只看洛阳城” 给出最凝练的答案。

创作背景关联

司马光创作此诗时,北宋都城已迁至开封,洛阳虽不再是政治中心,但仍保留着大量古都遗迹。当时北宋社会相对稳定,但司马光作为史学家,始终以历史兴衰为鉴,这首诗也暗含了他对朝代更替、治国安邦的思考,与他编纂《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的初衷相呼应。

然而,司马光先生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当经过汉代董卓的迁都长安,再到司马懿的后代导致的五胡乱华,再到北魏鲜卑皇帝拓跋宏的再造洛阳,再到武则天登基的神都洛阳,再到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后期的军阀割据、再到五代十国,最终于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再次让国家回到文官政治。结果经过几代人,到了宋徽宗赵佶,则又于公元1127年遭遇金人铁骑直入汴京(开封)。都城因为运河的兴废以及之前长安和洛阳的屡遭战火,营建困难,不得已取都城于开封。

结果又因为开封虽能够沟通南方的经济水系,但又失去了天险的庇佑,所以金人趁着冬天黄河河面结冰之际则大举兴兵南下。而从小生于后宫优渥之地的宋徽宗,虽书法、绘画、诗词的艺术水准很高,但是一旦面临金人的铁骑则惊慌失措、最终连儿子一起被俘虏。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即使时光早已过去九百年,但是那段沉痛的往事,我们仍然记忆犹新。

白马寺,其实不大。但是如果不想走马观花,则会需要3小时以上的时间慢慢品味。这里毕竟是中国的第一佛刹。弥勒、韦陀、四大天王、释迦牟尼佛、三世佛、接引佛、观世音菩萨、文殊普贤菩萨、十八罗汉等等,都可以在其中慢慢的找到。还有伽蓝菩萨守护殿宇。还有两位印度高僧的翻译佛经的旃檀。

佛寺殿宇古朴,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但是依然风采不减当年,虽文物屡次受到战乱或者人为的破坏,但是仍然在新中国时期受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甚至把故宫的国宝级的文物都搬迁到了这里。

秋天的银杏叶黄了,迎风飘起的缕缕青烟、佛音袅袅,漫步其中,还兼有据说是印度、泰国、柬埔寨等国的佛堂,位于白马寺明清建筑的左侧大的园区。也是不用出国门就可以感受国际佛教艺术的魅力……


逛完白马寺已经接近中午,我们又因为下午3点半左右的高铁要返汉,所以只能快马加鞭,继续奔着去下一个景点(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

虽然只有900米的距离,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我们选择了乘坐大爷的三轮电动车,15分钟的路变成了3分钟,真是分秒必争。

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非常大,故城是今年2025年兴建的,非常气派,金黄色的外观大气庄重。

门口巨大的拱桥迎接着我们,提前预约好,刷身份证即可入园。

前面是两层的博物馆,后面则是需要乘坐观光车的故园遗址。这里见证了汉魏时期的兴废,也见证了北魏孝文帝的励志图强,再到后期的衰败,随着永宁塔的烧毁,最终这个励精图治的北魏王朝最终分裂为东魏西魏,又经历北周、北齐,最终并入隋唐……

历史的厚重,历史的沧海桑田,我想在这里一定是可以沉浸式的体验感悟的。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我们在短短的百年人生里,又岂可在大时代的沉浮中决定盛衰呢?

历史的文物在这里有充分的馆藏,以及现代化的全息投影技术,都很好的还原了这座古代都城的状貌,也为后来的隋唐、明清奠定了王朝宫殿营建的基础、框架。北京的紫禁城就是在这座遗址博物馆的营建规制上的兴建。

抚今追昔,感慨系之……

由于我们还要赶火车,所以只看了前两个展厅就匆匆的离开了,还有两个展厅,据说一个是精品馆,还有后面的遗址,据说也很大,很壮观。只可惜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留待下一次机缘了……

——力 2025年11月3日 乙巳年九月十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