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温情人生: 4、阙里之居

     

图片发自简书App

        颜徵在拉着小孔子的手行走在大雨中,其实内心里根本没有可去之处,茫茫无所知。

        上苍有眼,雨下了没有多久就停歇了。母子两实在太累了,便在路旁石头上坐下来歇歇,颜徵在把手搭在孔子的肩上,孔子靠在母亲的身上。两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相依近二十年,却创造了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神话。颜徵在双眼注视着远方,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她不知道哪里是她们的家,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也不知道该在哪里歇脚。人生啊,就是充满如此多的未知,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又走向一个新的未知的世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队人马奔驰而来,颜徵在母子疲惫得没有力气去看,更没有心思去看。她们只想歇一歇,准备继续往前走。他们从母子两身边疾驰而过,溅起阵阵水花,好似一阵疾风。

        为首的将领稍一迟疑,紧拉缰绳,骏马前蹄高扬,一声长鸣,跟随人马一并急停。将领侧身迅速下马奔向母子两:“嫂夫人。”颜徵在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觉得有些异样,铠甲片撞击的声音越来越急,她迟疑的慢慢的转过身来。将领摘下头盔,大呼“嫂夫人”,立马行礼。颜徵在又惊又喜,来人竟是阙弁,阙里的邑宰,叔梁纥的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图片发自简书App


        阙弁见母子两的狼狈相,心中很是伤悲,遂带上她们回到家中。立即吩咐家人收拾好房间,安顿好住宿,见过家眷,让母子两免去生疏忘却伤悲。

        阙里治理得很好,上慈下孝,一派祥和。

        颜徵在也带上孔子种点田地,孔子也因此认识了很多的花草树木,也学会了稼穑,成为种田种菜的高手。颜徵在也教孔子学习古籍,知书习礼。并且收下四五个小伙伴一同学习,并收受了一点粮食和柴火以补家用。后来,颜徵在不得不向父亲颜襄求救。颜襄是当时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素来喜欢这个天资聪颖,好学不倦的外孙,于是收下了这最后一位弟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要宗府举行祭祀大典,颜徵在一定带上孔子去观礼。所以,孔子自小就对祭礼看得烂熟,并自己寻找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物来模仿祭礼过家家,也有上香、献爵、奠酒、行礼、读祝、燔柴。一个人的独角戏玩得津津有味,始终不厌倦。颜徵在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冬去春来,孔子一天一天长大,阙弁也待他如己出。常常教导他骑马射箭,因此也养成了办事干练果决的作风。十六岁生日那天,阙弁早早的骑马赶来。“孔丘”,阙弁迅速下马,敲开大门,孔子开门行过礼。阙弁一把拉住孔子,“快来”,跑到马前,取下新的盔甲,沉沉的,盔甲上的铁片铃铃作响,递给孔子穿上。孔子身材魁梧,穿上盔甲,威风凛凛,颇有叔梁纥的遗风。孔子和阙弁骑上高头大马,奔驰而去。颜徵在扶在门边,远远望见马蹄扬起阵阵灰尘,他们绝尘而去。用手捋了捋额前的几缕白发,会心的笑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母子两就这样相依相偎,在夜深人静之时,颜徵在就望着天上几颗稀疏的星星,又想起了叔梁纥来。只是阴阳两隔,但是魂魄相契,也有三分温度,七分柔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网络上云:平潭,简称“岚”,俗称海坛,为福建省管辖的综合实验区。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祖国...
    梦里寒花5阅读 1,179评论 0 7
  • 有个亲戚帮我介绍了个对象,刚开始那两天聊得还好,他来找过我,不知道是因为害羞还是觉得还没有准备好要和一个人开始…我...
    顶心杉阅读 266评论 0 0
  • 如果不是处于平和与喜乐的状态,我们的感觉都是不准确的。 当我内心不满或充满怨责时,那一定是忘记了灵修的目的。
    宜宁阅读 11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