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公共场所哭闹到底是谁的错?

图片来自网络

                                    01

前两天,小朋友不舒服,请假带他看完医生后,下午去处理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担心婆婆一个人没法带他回去,就一直带着他们随行,等我办完事情的时候已经是下班高峰期。

这个点很难打到车,且在市中心,交通状况更是堪忧。所以打算改变一下回程策略,先坐地铁,等到路况稍微好些的地段再打车。

地铁车厢比较拥挤,人也比较多,空间狭小加上人员拥挤,小朋友觉得很闷,心情不是好,有点待不住。

在离目的地还有两站的时候情绪渐渐有些崩溃,开始爆发。我一直试图让他安静一会,可是太难受,哭闹的特别厉害。

                                     02

本来想着先下车安抚一下,但是还有一站就能到了,只需要三分钟,如果现在下去的话,下一趟估计人会更多。

因此还是硬扛着他的哭闹,在周边人异样的眼神中挤出了地铁车箱。

下车的时候还伴随着一些类似小孩子哭的这么厉害都不知道安慰一下的话传入耳中。

之后在回程的车上我一直处在沉默的状态,我不知道我的做法对不对。有这样的质疑,主要是我听进去了那些不好的话。

小朋友难受我是知道的,空气不流通让本来就不是很舒服的他更加难受。可我首先考虑的是目前的路况,而忽视了他的情绪,这点我做的不够好。

同时在下班高峰期挤地铁,小朋友的哭闹打扰到了周围的人,引起不满。而他们发泄不满的方式就只能在语言上。

图片来自网络

                                    03

而这些语言确是沉默的根源。

对,我在意这些话。

我觉得自己很累,别人不仅不理解,还说一些不好听的话。

为什么会要在意,我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虐待孩子的形象。

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习惯用惯性思维。比如女生开豪车就是被包养了;孩子哭闹是不是父母虐待了。

我也害怕自己是他们口中的形象,所以在意那些话。

可是明明就不是啊,为什么还要去在意。

                                  04

事后我还在朋友圈公开征集答案,想看看每个人面对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案。

“坐地铁小额朋友哭,还没到目的地,中途要不要下车?”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有的朋友说下车,安抚一下,再上车;

有的说还是硬挺过去,他家娃一岁多时候也是这样;

有的说哄一下就好了;

有的说先问下小孩为什么哭,了解原因,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有些人说小孩子不喜欢待在拥挤的空间。

你看每个人都会从自身出发来思考这件事情并做出决定。经历过得所分享的经验就更加贴合实际,没有经历过往往都有些理想化。

                                 05

那知道很多人在发表言论的时候不会考虑到的感受,为什么还不能释怀呢?

也许我只是想要一个肯定的答案,来说服自己做的是对的。

而我也一直找这个答案。

后来在萧秋水老师的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世间事,有时无法区分对错,你认为自己对,别人说你错,其实都没错,因为各有各的角度。所持逻辑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事实,也有不同的解读。你达不到别人的要求,就是错,没什么好讲,辩解无益,所以有时候,我会放弃沟通。百年之后,皆为尘土,我看到尽头,因而珍惜当下。

那儿童在公共场所哭闹到底是谁的错呢?

也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对错,仅仅是在表达情绪!

图片来自网络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喜欢你 长发披肩的微笑” “待到长发及腰 你就能追上我” 我像小鹿一样踏着风奔跑 你的笑声似风铃 拨动我的心跳...
    和尚不念佛阅读 1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