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人来说,“君子”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追求高尚的人格,崇拜圣人、贤人,但圣贤终究只存在想象之中,对于普通人来说,“君子”才是能够达到的目标。想要成为君子,有一些东西就是必不可少的。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之中,多指“君王之子”,而我们印象中的“君子”,则来源于孔子的定义,孔子为其赋予了道德意义,从此,“君子”也就有了德性。想要成为君子,也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学习的,其中“六艺”最为重要。
“六艺”源于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周王官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的才能。《周礼·保氏》中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因此,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之为“六艺”。
“礼”:礼节。其中主要包括五种礼节。“吉礼”,事关古人最看中的国家大事,指的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凶礼”,指的是有关凶丧有关的一系列礼节。“军礼”,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的相关礼节仪式。“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嘉礼”,指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乐”:是六乐,其中包括《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这六套乐舞是当时君子必须学会的。
“射”:事关武力,指君子需要掌握五种射箭技术,包括“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指的是驾驭马车的技术,也有五种。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具体来说就是,“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指的是书法。既然是君子,文学素养必然要好。“六书”指的是钟学习的方法,指的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是计算、数学的能力。学会语文,数学也不能差。
对于君子的评判,道德水准更为重要,但是基础的“六艺”同样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