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不成

今天早晨从合肥出发,行程近400公里到江西婺源看晒秋。

婺源非常有名,几年前我来过一次。那次是在“五一”的时候,我和老王花了500块钱包车一天从黄山那边过来,为了充分利用租车费,我俩在婺源的篁岭逛了大半天,几乎每个旮旮旯旯都溜寻个遍。油菜花铺满梯田山坡,美到极致。

今天我想去看看篁岭的“晒秋”。

篁岭晒秋是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的一处时令景观,也是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篁岭村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农作物丰富。因地处山区,“地无三尺平”,村民房屋呈阶梯状分布,缺乏平坦的晾晒场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村民因地制宜,利用竹晒簟将农作物晒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屋顶木架及窗台等地方,形成了独特的“晒秋”景观。
晒秋的“秋”是指丰收的果实,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应季的农作物可晒,如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南瓜,秋晒辣椒、玉米,冬晒红薯等。在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重重叠叠,色彩斑斓,甚是壮观。
晒秋蕴含着五谷祭礼、器物寄情等文化底蕴,如辣椒寓“红火兴旺”,玉米兆“金玉满堂”

我们下午两点到了篁岭,可是整个景区周围挤得水泄不通,好歹进入停车场,可是没有车位可求,在停车场里磨叽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车停稳。

进景区必须要坐索道,排队的人估计一个小时也排不到。我想这个时间来的不对,今天周日,很多人都安排周末来看“晒秋”。

不巧,天又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游客纷纷撑起雨伞。这下可完了,我问服务人员下雨还能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老爸执意不去了,他说晒辣椒苞米有什么看的,小时候谁家都晒。老爸不感兴趣,自然我也像泄了气的皮球。看晒秋看不见晒的场景,那还有什么意思?

我上网弄几个篁岭晒秋图看看吧。





离开篁岭,我们决定去婺源另一个景点“李坑”,也算没有白来一样婺源。

李坑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的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村落群山环抱,因“地无三尺平”,村民利用屋顶、窗台架起晒匾晾晒农作物,形成了独特的“晒秋”景观。
村内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保留有大量的明清古民居,如“大夫第”“申明亭”“铜绿坊”等,建筑上的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寓意深远。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还出了一位武状元李知诚。此外,傩舞在李坑村十分盛行,每年中秋节前后还会举行舞龙活动。










我们住在一个民宿,房间还是有特色的。

晚上我让老板娘做两个菜,一个荷包鲤鱼和一个梅菜扣肉,味道极其一般,外加一个汤,一共一百五,不便宜。不过在这样的景区就是“一锤子买卖”,榨你点儿也可以理解。

老爸在村子里逛了逛,感觉挺惬意,也觉得挺值,毕竟婺源没有白来一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