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序(五)

       让我们在回味一下汉代的那句“诗者,天地之心”。培育我们的“诗心”,需要从意象开始,意象是传递诗情、诗意的载体。所以这一次,简要的说说中国诗词的意象。

       前面讲过的那些美丽、伴随我们成长的诗句,从“举头望明月”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里面都有着一个核心元素,就是意象。不管明月、啼鸟、春蚕,还是江水、樱桃、芭蕉,千百年来,它们在自然中美丽着,也在中国的诗歌中绽放着。一代代的诗人传承着这些美丽的意象,传承着中国人的心事。他们是含蓄的、深沉的,或有所得,或有所失,从来不会大声地直接说——我喜、我悲、我愁,而是一定会把自己的情感托付给一个意象。这种意象的载体,通过心灵的息息相通,一直流传到今天。

       说起千秋不厌的乡愁,很多朋友都会记得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他在台湾对大陆的那一段思绪牵绊: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纹墓,我在考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外头,大陆在那头。

       如果说“明月”曾经是李白的乡愁,那么千年之后,什么是余光中的乡愁呢?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载体就贯穿了人的一生。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岁月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经心灵充电;总会有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朱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歌的起源,诗歌...
    刘小麦同学阅读 356评论 1 2
  • 我的观点是,歌词将会与当代诗歌合流,成为歌诗,具备歌的形式,具有诗的追求,“歌以咏志,述以传情”。 首先从一些侧面...
    大美不仁阅读 786评论 2 8
  • [引子:悲哉秋之气也] 如今深秋,我们便浅谈秋意吧! 在中国是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说春...
    好鬼阅读 858评论 0 1
  • 其实他不来,就是因为我不够信。昨天又抽塔罗牌,问的是今年是否能复合,结果.....唯一一张情侣被我抽到了!78张...
    猫公主喵阅读 230评论 0 0
  • 配置邮箱:ssh-keygen -t rsa -C "youremail@example.com + 在Githu...
    尖塔上的猫阅读 1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