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营销的3个层次:你离高手有多远?

营销中有一个术语叫:饥饿营销。

你肯定知道。

可能还策划过一场饥饿营销,效果……或许没有乔布斯的好。

不过,先不谈案例,我更想问你一个问题:

饥饿营销的方法是什么?

我猜你答对了,答案就是:饥饿。限量供应,让用户饥饿。

好,我再问你第二个问题:

饥饿营销=限量供应吗?

这个……好像有点不对劲。

说对吧,因为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他们的饥饿营销方案都在说限量供应。

说不对吧,因为明明限量供应了,甚至照抄别人的方案,营销效果却不一样。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今天师爷就来和你聊聊这个:

真正的饥饿营销,其实是在限量供应的背后,制造了一个隐形战场。

这个隐形战场,才是大多数人没有get到的关键点。


1、

在说战场之前,有必要先思考一个问题:

饥饿营销为什么要谈限量供应?

或者,换句话来讲:

为什么越限量,购买越疯狂?

这是因为稀缺效应。

通俗来讲,稀缺效应就是物以稀为贵的一种心理现象。

1975年,社会心理学家斯蒂芬·沃切尔和他的同事Lee、Adewole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很简单:

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巧克力小甜饼给参与者们品尝和评价。其中,一半人面前的罐子里有10块小甜饼;另一半人面前的罐子里只有2块小甜饼。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就像物以稀为贵一样,当看到罐子里只有两块小甜饼的参与者们,品尝后给出了更高的评价。供应量少的小甜饼让人吃了以后更想吃,也显得更贵。

这就是稀缺效应。

机会越少越难得,价值就显得越高,吸引力也越大。

所以,当产品限量供应后,能让消费者提高对产品的价值感知,而且也会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到此为止,就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所理解的饥饿营销。


2、

但是,饥饿营销不仅于此。

上面提到的小甜饼试验还没结束,又开始了第二轮。

这一次,同样是两批参与者。其中一批人品尝的小甜饼是从装有10块的罐子里拿出来的,另一批是从装有2块的罐子里拿出来的。

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尝一口,就被实验人员拿回去了,然后从另外一个罐子里重新取出一块给他们。

也就是说,参与者们都看到了两个甜饼罐,先看到的和后来吃到的不是同一罐。

第一组,先看到的是供应充足的小甜饼,吃到的是供应紧张的小甜饼;

第二组则反过来,刚开始看到的是供应紧张的,后来吃到的是供应充足的。

你猜,哪一组参与者给的评价更高呢?

答案是:第一组人。

而且与第一轮实验中同样是吃到量少小甜饼的人相比,他们给的评价还要高。

当产品由充足变成稀缺时,人们产生了比供应一直稀缺时更积极的正面反应。

这意味着,比起一直稀缺的产品,刚变成稀缺的产品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得而复失的东西,价值显得更高,吸引力也更大。

这就是饥饿营销的第二层。

只有少数人懂了。

所以他们的饥饿营销活动的效果,会比普通人的更好。


3、

但是,不仅于此,还有第三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4.99 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熊孩子是我的小侄子,确切地说,是先生的侄子。今年十二,小名叫大臣。 大臣从小吃喝不忌,加之心胸敞亮没什么烦心事,脸...
    yeyeqiao阅读 486评论 0 1
  • 自我介绍——四大工具 •把我换成你 •具体化(重点经历) •讲故事 •类比(助于理解) 例:你们都有孩子(开场,确...
    JessieQu阅读 248评论 0 1
  • 此刻窗外阳光明媚,但天气预报表上显示也只有3℃而已,再加上北方冬天特有的大北风在耳边呼呼直过,唯一的感觉就是——快...
    木头人sea阅读 326评论 2 0
  • 今天7点左右,到剅河去见了我的同学,因为他生小孩了叫马语茉。 刚开始去的时候他在楼上哄小孩,所以没下来,大概过了两...
    简洁一方阅读 2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