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庐山

      步履至钱塘江边,吹吹风,吹起心里的平静。天阴燥热,估计又要来一场大雨。

      临近江边,脑袋冒出来,透过阳台绿璃,看见江水青色,本来想要夸一口,走近一看,往玻璃下看去,全是灰色,平静的流淌,没有波动。偶尔有看见淡红的错觉,那是西兴大桥的淡淡的倒影。

      往下看去,大江在尽头拐弯了,在滨江时,站在最高顶楼楼,也看见远处一片城市有一个特别宽的像镜子一样的江的拐弯,带着尘土一样的,气势恢宏,也是静静流淌。

      令人看到此江也像人。江边的微风吹拂下,起了一条条不断的皱纹。

      想到想到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我笑了。庐山突然感兴趣起来,要不要去呢?这成为了人生旅途的一个刚放上去的点或者安下的计划。其实,去不去也无所谓,我立马闭眼静心,马上到达,可以写一篇庐山烟雨的文章。一个人去,是可以融入其中的,感知大自然,多半写的符合实际,如同没有去过沙漠写沙漠一样。两个人去,对象变了,你心不在景,你看悄悄不经意看到的是她的侧脸,飘拂的头发,眉角青峰,瞳里的瀑布,光下微微动的小白绒毛,朱唇的一角,你想用小拇指揩拭,风一吹,你瞬间回过神来。又不经意的若无其事的朝前看走,心里一口很长很长的气,慢慢慢慢吐息完,小心翼翼,前前后后跟着她,你舍不得呼吸,怕惊扰她的兴致,你化身一只蝴蝶,围绕她转,不一会儿,变成了两只你追我赶,飞旋缠绵的蝴蝶。

      其实,走在庐山里,你已经进入了她的庐山里面,你感受不到脚底下的庐山,庐山可以感受到你的庐山,庐山不会轻怪你,因为庐山也在她眼里,你和她都在庐山心里,虽然各看不见庐山,心里已经有庐山。

      川里有瀑布,瀑里有白雪,走在庐山里,又形成了一条缠绵的洁白的飞瀑,快乐的、气势的、一生条命。

      所以究竟两个人看风景是好的。湿漉漉的丛林青道上的两道白,在绿显得干净,纯洁,空灵。

      回头看钱塘江向下时,想到了“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宋代秦观的词句,因为这首词,把秦观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确立起来。苏东坡比秦观大12岁,在“苏门四学士”中,苏东坡最喜欢秦观,尤为喜欢他这首词。秦观是“词人之词”,苏东坡是“诗人之词”。李煜之后,属秦观了。为谁流下潇湘去,我想秦观心里是有答案的,各得山水。

      再看钱塘江向下的巨大的静静的拐弯处,消失在一片天气的迷茫愁绪中,汀草发枯,断柳垂弱,嫩杨无力,风仿佛从明月上吹下来,堪比心冷。

最一刹那,太阳迸裂云层,照射下来,人明亮滚烫,瞬间升温,心情高兴起来,江水也泛快乐起来,波光粼粼,回岸吹响......我想这是我的作用.。

      雪在阳光下有了影子,奔向川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