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日课208 | 父亲要给孩子点亮的三盏灯

最近针对性的阅读了一些关于爸爸的书籍。知道父亲这个身份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后,深怕做了不该做的或该做的没有做而后悔。

这本《做父亲,不允许失败的创业》被我拿起了很多次,又放下了。终于排到它上场时,把我惊呆了。从没听过作者的名字,原来他是格林豪泰酒店的创始人。他有两个孩子,孩子们的外祖爷爷是晚清一位重量级人物——李鸿章。

看到作者的来头后不由得生起了敬佩之心。一是因为李鸿章是我的偶像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全书内容与两位老先生无关系);二是作者事业有成却写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事业和生活兼顾)。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爸爸们要给孩子们点亮三盏灯,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一盏灯:智慧之灯

1、育儿是创业

作者把育儿必做创业,经营公司需要培养员工成长,教育子女也是要帮助子女成长。但不同的是,创业失败,可以从头再来,教育子女失败,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作者还提出了两个观点,我很认同。

公司领导不重视子女教育却对员工说要培养员工的,99%是假话,顶多是利用。

为人子女不孝顺父母却对领导说要忠于公司的,99%是假话,顶多是暂时把公司当跳板。

2、身教、言教、境教

身教,父母要以身作则。如:读书、健身、写作…

言教,说话要讲方法。如:不抱怨,不责备,感谢…

境教,给孩子创造一个正能量的成长环境。如:在力源。

万万不可:父母回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然后要求孩子赶快写作业。

3、责任心

让孩子有责任心。知道哪些事情是他自己要办的。如:写作业、收拾房间、整理自己的道服护具。

爸爸的责任心。再忙的爸爸都要抽时间和孩子沟通。家庭是第一位,和孩子的沟通满足后的时间可以尽可能的拼事业。很多人都弄反了,包括前几年的我自己。不仅汗颜。

第二盏灯:心灵之灯

1、兴趣班

要孩子感兴趣的,最好不要重复。比如学校学习了数学锻炼理解能力,兴趣班可以选择关于艺术方面的。体育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尤其是中国。

要学会坚持不懈,坚持会成为习惯,放弃也会成为习惯。

2、22岁之前

作者提出了自己在孩子不同阶段的教育观点,值得参考。

6—11岁。家长发号施令,孩子执行。

11—15岁。给孩子讲道理加上家长以身作则。

16—22岁。确定孩子兴趣,给孩子提供适合发展的环境。

22岁之前,孩子唯一需要去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作者对子女的要求,值得我们参考。如下:

“22岁之前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讨论甚至争论,然而一旦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必须听我的。我给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是我在支撑他们的生活,所以有矛盾的时候必须听我的,如果有一天,他们来负责我的生活,那么我愿意也平等地、毫无怨言地听他们的安排和要求。”

3、一边休息一边学习

和之前看的《番茄工作法》道理一样,休息是为了持续的工作学习,也让效率更高。高效的人士都懂得持久战。

第三盏灯:希望之灯

1、价值

作者和很多家长在对待子女未来时一个很大的不同:很多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未来快乐就好,而作者更关心孩子未来是不是有价值。

我个人为例,我并不考虑自己过的快乐不快乐,我只想让自己能在教育领域里做的更多更好。在我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时,有时候做的事情很枯燥辛苦(每天阅读、写文章、训练),但心里却快乐。

一句老话:以金钱为目标的行为很难带来金钱,以兴趣和价值为目标的行为反倒会带来富足。

2、“家庭荣誉”

作者的爸爸给作者的一句话,作者又讲给了他的孩子:

“你30岁之前,家人能不能受人尊重,主要是看我的为人;你30岁之后,家人能不能受人尊重,主要是看你的为人。”

我的收获

1. 育儿就是一种创业。

2.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想起了我的爸爸,一个普通的蓝领工人,为了我的教育和家庭生活只身在外打工。现在我早已经不需要他的经济支持,他说要用行动告诉我,男人无论何时都要努力。泪奔…

3. “家族荣誉”的重要

我的行动派

1. 严格把控家里的电视、手机,让孩子爱上读书讲故事。

2. 创造身教、言教、境教的环境给鱼儿,也给道馆的其他孩子。

3. 多多和鱼儿沟通。


教学相长,师徒共进。今天是师徒日课的第208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