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独立自主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时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呢?
反思
以前,教师注重观察幼儿的认知方面能力和水平,但是孩子们在生活上的照顾,却很少观察幼儿会做什么,教师大多不愿让幼儿动手,避免幼儿出事故,反而增添麻烦。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更是包办代替了一切。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小班幼儿已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动作会更加灵活而且有条理。如果能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这是幼儿将来学习和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1.采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如:在教幼儿穿裤子时,让幼儿把裤腿当山洞,小脚当火车,就用火车钻山洞的游戏让幼儿练习。这样反复练习,穿裤子的本领就掌握了。如:在教幼儿学会穿衣服时,我运用边说边做的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穿衣服“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刺溜刺溜上房子”,幼儿学起来积极性很高,而且在以后每次穿衣服的过程中都有幼儿边说边穿。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消除了紧张情绪而主动学习。参与练习,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了发展,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自我服务的意识开始萌发。
2.支持孩子自己来
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产生强烈的自主愿望,常常执拗地说“我自己来”我自己吃”我自己走”就把更多机会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