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这是傅雷先生的译著《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句。这一句把百万字的小说已经浓缩了。随后所看到的不过是这句话的衍生和注解。
在羡慕傅雷先生如此学识的同时,我想那背后一定是长期的学术涵养和历练才能知晓文字所展示的人生就如江水一般平静和浩瀚。《约翰克利斯多夫》这本书我一直未曾真正阅读过,在我有限的小说类阅读中,《百年孤独》是我读了两遍的著作。人生的话题太大,我担心提前知晓答案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在《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书中也曾提示一句:“大多数人在他们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那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我想这或许是包括自己的大多数的选择。也会在内心的焦灼中左冲右突,但也会给自己的懒惰和随性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想起这句话,源于何伟的《江城》,在何伟的《江城》中,关于长江的记录是伴随着何伟的观察的。只不过在江声浩荡的同时,平静的江水仿佛不曾流动一样,在众多狐疑的好奇和眼光中,何伟在居民众人中穿行而过。清晨,雾气自江面升起,中午时分,雾散云开,山岭中铺陈的城镇在这之间一会隐匿,一会显现。顺着江面一路望去,再远就只见青山与雾气了。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江河往往是一幅巨大的背景,在作者笔下具备隐喻的性质。不过在何伟的笔下,这条江,和生活有关,也同时和艰难有关。它没有傅雷先生笔下和人生的壮丽和多变发生太多的关系。这条江就是这样流淌着,祖辈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就很难说了。
在文学中能收获多少提示呢?我不知道。在一日长似百年的时间节奏里,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大概每日都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