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北京大兴区新建村一栋群租公寓发生火灾,夺去了19位租户的生命。火灾后,北京展开了针对群租公寓的大清退行动,许多人连夜搬家,或者不得不离开北京。那时我刚好在北京实习,于是就用镜头纪录了几位北漂的搬家过程。
突然的搬家通知
2017年11月23日晚7点,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乡长站到了王家大院里,通知所有住户三天内紧急撤离。小志就是这里的住户之一,此时他刚到北京两年多。那一夜,整个大院都不平静。搬还是不搬,搬去哪里,还回得来吗?
小志没有犹豫,立刻着手找新住处,“肯定是要搬的,不搬的话要停水停电”。小志查看了大门上新粘贴的租房信息,他发现,上面的房源最便宜的一居室要4200块,比现在的租金贵了将近两倍。正常找租估计是来不及了,小志和哥们联系了身边的朋友,开始了紧张的找房过程。24日晚十点多,他们找到了4公里外一个单元楼里的一居室,3500块,靠近地铁站,他们当即决定就搬这了。
与小志的三天内撤离相比,魏明的搬家来得更为急迫。
11月27日中午1点,正在工地上忙活装修的魏明接到妻子电话,催自己赶紧回去搬家。魏明放下电话立刻往回赶。他和妻子住在皮村青年公寓,朝阳区的最东端。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搬家,之前每一次都是妻子把家里东西都打包收拾好了,再打电话告诉自己要搬家了。但这次不一样。
当天中午,一则关于限时一天内清空皮村所有出租土地上的公寓的通知开始在网上流传。这份通知上没有落款,没有公章,村里的每个租客都在惴惴不安地探听风声。下午2点,消息被村委会确认,要求6点前所有租户撤离。
这次搬家来得并非毫无预兆。
2017年11月18 日,北京大兴区新建村一处聚居了400多人的集生产、仓储、居住于一身的“三合一”公寓发生火灾,这场由电线故障引起的大火造成 19 人死亡,8人受伤。赶到现场的北京市委书记要求立即在全市进行大排查,一村一村、一院一院地毯式摸排,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
早在2015年,北京就提出要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结合调控北京市人口规模。新建村的大火成为了北京“进一步疏解人口”的导火索。11月20日起,北京展开了为期 40天的针对隐患群租公寓的“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行动。大批公寓在短期内被拆除,租客被要求在短短数天甚至当天搬离,逾期不退则采取断水断电断气等强制措施,以外来打工者为主的公寓租客流离失所,很多人连夜寻找住处,或不得不离开北京。
他们租住在北京
小志和两个室友住在王家大院三楼一个20平米的单间,摆着上下铺和一个简易床,一个月只需要1500块的租金。经过一个早上收拾,难得空出来的墙面上,孤零零地留下了两张设计图纸。“大学学的是建筑,来北京就是想丰富下经验。”这是小志初学设计时画的图纸。墙上原本还贴着詹姆斯和李小龙的海报,已经被小志仔细撕下准备带到新家去,室友从沙发底下掏出来的一对黑色哑铃他也决定带走。
房间几乎清空了。剩下没能拆的上下铺、柜子、沙发和椅子。小志想了想,决定把柜子送给隔壁的邻居,这是他第一次和邻居打照面。此前,他不认识这栋大楼里的其他人,更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
“我们隔壁居然是个书法家,喏,这是我厚脸皮跟他要的。”临上车前,小志手里握着书法家邻居题的一幅字“紫气东来”,在室友面前晃了晃,炫耀了一把。
25日一大早,王家大院里停了两三辆面包车,其中一辆是小志从搬家公司叫来的。这个大院四面环楼,小志在的那一栋有三层高,蓝顶白墙,房间窗户上大多装的铁丝网,租户把衣服都晾到楼下两排铁栏杆上。小志搬行李的时候,栏杆上还挂满了衣服,门口的绳上穿着十几只熏鸭,一切都像是原来的样子。
25日下午2点,王家大院全面停水停电。小志已经在去往“新家”的路上。
魏明和妻子租住的青年公寓位于皮村环岛南侧。身处朝阳、通州、顺义三区交界,和众多城乡结合村一样,这个村子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这几年,皮村算是一个“网红村”,这里有工人、有诗人作家,也有艺术家,不仅孕育了“范雨素”这样的打工文学写作者,更有自发建立超过十年的“工友之家”和同心实验学校,“打工春晚”、“大地民谣音乐会”让皮村显得格外特立独行。
魏明的妻子早就预感到要搬家。11月19日下午,大兴新建村大火的第二天,整栋青年公寓突然停水停电, 此后的8天里,魏明估算有几十户租客陆续自发搬离,到通知贴出当天只剩下30户左右。即便如此,这些坚持留守的租户们仍然感到猝不及防,无论是摞在墙边的塑料凳,塞满四季衣物的衣柜,还是使用多年已经翻起一角的厚床垫,都需要时间来清理、搬运。
魏明和妻子是当天搬离公寓的最后一家租户,他们托朋友在附近的葛渠找到一间过渡房。临走前,魏明和妻子折回屋里,想把按摩沙发也带走,下午5点多的北京已经被夜色笼罩,断电的房里黑黢黢一片,沙发拆不了,更没办法从窄小的门框里直接推出来。最后,魏明的妻子带走了租的另外一个房间里的一个拖把,并仔细地将门锁好,“到时候万一那什么呢,先锁上吧。”
紧张“撤退”后
11月25日,晚上7点,小志和哥们终于卸完大大小小几十个包裹,三人坐在“新家”的床沿上,啃起冰糖葫芦。室友飞快点完手上一叠钞票,“得了,就剩下一百块钱充地铁卡。”
小志口中的“新家”在一个老式小区里的单元楼,一室一厨和一个卫生间。房间里只有两个小床,他们打算晚上凑合挤一挤。刚经历48小时的“紧急腾退”,没有谁有力气组装那个从王家大院搬回来的简易板床了。
对于小志而言,他是幸运的,除了上班要坐更长时间的地铁、手头比以往更紧,他至少有了继续“北漂”的资格。更多的人还在焦急中寻找新的落脚点。或者,踏上回家的火车,离开北京。
27日下午6点,皮村的街道上车来车往,异常热闹。魏明租来一辆货车,上面塞满了电器和家具。妻子开着自家的车,从后备箱到后座也塞得满满当当,小狗皮皮安静地趴在副驾驶座的行李上。来北京20多年,魏明和妻子在这里相识相爱。俩人都爱养狗,新养的这只狗叫皮皮,刚三个月大,是两个月前魏明妻子去复印身份证的时候抱养回来的,夫妻俩像宠溺孩子一样对它。“20年前,我们住在东二环,后来搬到三环,又从三环搬到现在的五环边上,现在五环也待不了了。”魏明夫妇也想过咬咬牙离开北京,但是在这生活了20多年,所有人脉都在北京,“回去能做什么呢”?
皮村到葛渠只有六七公里的路程,货车却开了半个多小时,车流中还穿梭着许多拖家带口拉着行李的人,像极了春运,只是他们被冻得发红的脸上没有归家的喜悦,也不知道该走去哪里。皮皮受不惯路途颠簸,在车里吐了,魏明妻子一路担惊受怕,一下车赶忙掏出小盆给皮皮接水喝。
27日晚8点多,魏明夫妇刚卸完行李,草草归置完新家。皮村传来消息,清退通知被撕,限定时间改回到12月1日。通知当天必须撤离之后,皮村涌进了大量记者、志愿者以及听闻消息急忙赶回的租户。当晚,通知被换,限期改为12月1日,落款“皮村村委会”,仍然没有公章。
后续
清理一年后,王家大院虽然还能进去,但已经没有人租住了,而皮村青年公寓仍然大门紧锁,魏明夫妇搬家时落下的沙发最终还是没有搬出来,他和妻子在搬家后回去了两次,“大门都已经封上了,房东都进不去。”如今,他们仍然住在葛渠,虽说要拆,但一直没有准确的消息,就暂时先住着。
小志在2018年春节前办完了离职手续,回到了老家郑州。他的两个室友不再合租,但是仍然留在了北京。小志说,在郑州的生活并不比北京轻松,但女朋友和父母都在郑州,他也不想往外跑了,新房已经装修得差不多,预计今年年底就能搬到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