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
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个女的,理由是名字有个芹字,而且他的后脑勺拖着条大辫子。长大后才知道,就是为了这辫子,多少汉族同胞宁愿掉脑袋,也不愿留着。
清兵随吴三桂入关后,曾颁布过“剃发令”,一开始并没有强行剃发,而是“革命”靠自觉。绝大数汉人官员都很不自觉,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从小就得接受的儒家教育,因此,几乎没人主动剃发。
然而,不管什么行业,总有人喜欢出头,当汉奸也不例外!
汉人官员中有一个叫孙之獬的,觉得这是一个向清廷表忠心的大好机会,生怕别人跟他争先,私底下偷偷剃发,把原来标准的汉人发型弄得只剩下一条老鼠尾巴在脑后飘摇。
第二天,他带着这个很拉风的新发型上朝,心想一定能够万众瞩目,大出风头,让主子高兴,让同僚敬仰,满人亲切称呼他同志,汉人对他羡慕妒忌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心想着风光无限,结果却灰头土脸,里外不是人。
满人一见他,眼神很不屑,像在质问他,你是什么人,居然也配和我们一样留着条老鼠尾巴;汉人一见他,嘴角一抿,几分坏笑,眼神里全是嘲弄,同样当汉奸,凭什么你比我们出格,更没底线?
如果仅仅只是不屑与嘲弄,孙之獬也只好打断牙齿往下吞,咽下这口气。让他万万不能忍受的是,因为这个新发型,上朝竟然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清初上朝满汉官员左右各站一边,结果两边都不让他站。满人认为,虽然有条鼠尾,也是下贱的汉人,不配站在满人这边;汉人认为,你的发型跟我们的格格不入,不和谐,不统一,也不让他站汉人这边。
这样一来,满腔革命热情的孙之獬同志反而成了谁也不要的蝙蝠,他那脆弱、纯洁的心灵受到深深的伤害,久久不能抚平。于是,他上疏建议全国强行剃发,并找了个很符合儒家理论的理由:“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意思是说,皇帝犹如老子,百姓犹如儿子,父子一体,发型岂能各异?
这摆明是强词夺理,当年满清对明朝称臣,并没有按照“父子一体”之说,统一发型。如今翻身当老子,却强迫两亿汉人当儿子,跟他们父子同体,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然而,满清统治者最喜欢这样的逻辑。轻而易举地踏平南京,征服弘光王朝后,摄政王多尔衮觉得时机到了,再次颁发“剃发令”,限十日内,官、军、民全部强行剃发,迟疑者以逆贼论,斩立决。为此,还特地弄了个宣传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几年电视上看惯了清宫戏,可能不会觉得清朝的发型有多丑,但电视上的发型其实是晚清才有的,清初敢留这样的发型,会被抓去砍头的。
清初的标准发型是“金钱鼠尾”,即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留头顶中心一撮圆形的头发,大小不能超过一枚铜钱,结下的辫子粗细要能穿过钱孔。看上去,犹如一个个亮闪闪的瓜瓢上系着一条随风飘荡的老鼠尾巴,能好看到哪去?
绝大多数汉人以为明清交替,只是改朝换代,皇帝换一家当当而已,可以继续当良臣,当良民,因此,很多人放弃反抗,选择投降。一强行剃发,才发现亡的不仅仅是国,还有天下。生活习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等,全成了殉葬品!
原来抗清只是为了保卫朱家王朝,之后抗清却是为了捍卫民族的文化与自己的尊严。
一部可歌可泣抗击外族侵略的血泪史就此展开!
许多本要降清的改弦易辙,已经归附的降而复反,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树帜反清,奋勇抗争。最为惨烈的当属江阴,在典史阎应元领导下,江阴士民坚守城池81天,杀死清兵75000余人。城破后,清兵连续屠杀百姓10天,直到满城杀尽,最后,仅有53名老幼幸免于难。
那一根小小的鼠尾辫,不知承载着多少汉人的血泪和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