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参与感

随着当教师的时间越来越长,越能发现如何才是最好的与孩子相处之道。所以总是尝试着去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总想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

晚上到学校开会,看见一名女生从学校走出来,外面等待的应该是她的爷爷,看见孙女出来,爷爷开始大吼,因为坐在车内,我并未听清楚他们谈论的内容,我猜想应该是女孩不想待在学校了。

返校大概是一些学生很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了,当然我是特别能理解的,毕竟上高中时,四五周才休息两天,每次返校时我也是极其不情愿,但是我没有讨厌上学,更没有不想待在学校。

学生不想待在学校的原因应该有很多,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没有追求,没有目标,只想着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但实际上玩手机、和朋友谈天说地等都不能摆脱烦恼,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


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放大学生的格局。比如在学校时不要总是围绕学习,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最新的武器装备,值得国人骄傲的壮举,让学生读科技或者国内外杂志,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如同龄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等等,让学生有参与感,有感同身受的样子。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待在学校,是因为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已经跟不上了,每天坐在教室里无异于混日子,这种没有参与感的感觉,让他们很难受,自然也就不会过得开心。

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参与进来,无论是在校的学习还是生活,要能够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才是长久之计。对于一些不能跟上的学生,家长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只是一味的督促孩子学习,这无异于增加他们的痛苦,因为家长从未真正走进过学生的内心,长此以往孩子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

今天我又带着孩子们出去溜达了,因为想让他们的周末玩的开心些,似乎对于孩子们而言只要走出家门就是旅游。在凤湖生态园孩子们对望远镜很感兴趣,于是先生便扫码让孩子们一个个的看,他们排着队激动的不得了,好像自己看到了多么神奇的东西。


在选择坐船和骑自行车的时候,孩子们都想坐船,可是我和弟弟更愿意租个自行车,这样孩子们更有参与感,两个小孩坐在最前边,我们都说他们需要把握方向,任务重大,其实有方向盘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安全,根本没有作用。但是他们却很认真对待,女儿坚决要坐在第一排蹬车,后面我和弟弟坐着,当然我俩绝对是观赏风景的,真是乐在其中。


    最后大家都很开心,所以我意识到带着孩子多参与,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劳动,不仅要有仪式感,更要有参与感,这样才能够更充实,更有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