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记读书笔记。我的读书笔记分为两个部分:书摘和感悟。我总觉得只有这样才算真正读过书,对于电子书的阅读我一直坚持这样。对于实体书,我更喜欢在书上做编注,大概一些爱书之人恐怕是无法忍受的,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不做评价。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本早就享誉于世的作品了,但是说来惭愧我最近才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可谓句句都是一个生命的感悟,读罢之后你会觉得三观得到了一种新的升华,这大概也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了。作者米兰·昆德拉通过描写托马斯与特蕾莎、萨比娜之间的感情生活来谈论一些富有哲理的问题。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其实我之前并不喜欢看哲理小说,我总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活力,但是等你接触之后就会发现,哲理小说之所以存在并得到了长足发展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它会触发你的思考,让你对这个世界有一种全新的体验。鉴于这本书的可写点比较多,我就从“永恒轮回”这一点来说说我自己的感悟。
何为“永恒轮回”
永恒轮回,字面翻译为永恒循环、永恒重现或永恒回归指一种假定宇宙会不断,而且将会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循环的观念,无法预测。“永恒轮回”之说最早由尼采提出,他认为“万物方来,万物方去,永远的转着存在的轮子。万物方生,万物方死,存在的时间永远的运行。离而相合,存在之环,永远地忠实于自己每一刹那都有生存开始,‘那里’的球绕着每一个‘这里’而旋转,中心是无所不在的永恒之路是曲折的。”
对于尼采这位大师提出的理论,我感觉并不能很好理解,但我读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有我个人的见解。我认为,书中所说的“永恒轮回”是指,我们的生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今生的你可能会有来世,但已经不是原本的你。下一世的你早已脱胎换骨,重生为完全不一样的人。米兰·昆德拉在书中也提到过:“永恒轮回之说从反面肯定了一旦永远消逝,便不再回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通俗来说就是,今生你的消亡是永久的,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一个相同的你,未来也不会有一个相同的人。
该如何面对“永恒之说”
“永恒之说”看似是一个给人希望的命题,其实却恰恰相反。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活得绚烂多姿才不枉来这世上一遭。
1.有规划
对于“永恒之说”的解法,米兰·昆德拉已经告知我们。“如果生命的初次彩排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一张草图。”生命是草图而不是成品,正是因为生命的唯一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未来,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想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因此,对于未来我们会有迷惘,才会在草图上“乱写乱画”,没有方向没有雏形,而规划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征,而我们也应该就每个阶段为自己制定相应的规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良好的规划才能走的更加顺畅。
2.承担责任
在永恒世界里,我们都无法用下一世来弥补今生所犯的过错,因此有责任有担当才是正确之道。作者在书中讲到:“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任,这就是尼采说的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
承担责任确实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有了责任意味着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意味着你可能需要牺牲更多的自身利益。但是社会赋予你权利的同时必将给予你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了一定的身份权利,那么你就必须尽到应尽的义务。忠于职守就是这个意思,人人生而平等,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到底贵贱之分。任何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人,都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尊重。他们宁愿负重前行,也不愿意偷懒享乐,这就是很好的完成了“轮回之说”赋予它的使命。
对于“生命轮回”之说你不用慌张也不要掉以轻心,把握好自己的方向脚踏实地就可以。人人都只有这一世光阴,活出真我就是最好的结局。我想用一段自己很喜欢的话来总结你该有的生活:“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愿你有健康的家人,勇敢的朋友和牛逼的对手;愿你对过往的一切情深意重但从不回头;愿你特别美丽,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
我是瑾琂
和你们在此相遇
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