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随感

三坊七巷随感

车子停在南后街,这儿便是福州的骄傲——三坊七巷。

这儿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身旁出现的一栋朴素的仿古式民居便是如此。细看,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并采用了十分丰富的图案。,精雕细琢的台阶、门框在这儿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难怪这儿被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历代众多名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林则徐、冰心、林徽因、林长民等等,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的人物。从1839年6月的虎门艳阳,到1919年5月的北京暖流中,都有三坊七巷人物的身影。

但伴随着时间嘀嗒地流逝,我总感觉此时眼中的三坊七巷比电视上的少了一点什么。望望四周,无边的人海,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浓郁的商业气息,以及周围建筑的崭新模样,原来这儿比电视上的少了一份古朴。

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讲过:“城市的街道是各个时代最先进的东西沉淀层叠而成的。不同的时代都要在街道上表现不同时代的特征。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必须表现现代的东西。把古代的东西照搬复制,建筑必然成为迪斯尼乐园一样粗俗的玩具。简单复制古代建筑,你还是不能超越古代建筑。”

曾经在电视中听到一位年长者介绍这片土地,她讲了很多,她的童年便是在三坊七巷度过的,在她的描述中,三坊七巷河边有浣洗衣裳的姑娘,树下扇着蒲葵扇乘凉的老人家,大户人家院中种了许多名贵花草,雨水打在石板路上总会发出悦耳的“嘀嗒”声……

尽管很可能是因为遥远的回忆使得她描述的三坊七巷显得如此美好,但是现在的它已经面目全非,甚至不具从前的魅力,可我还是坚信它曾存在过。

此次游览,虽说没能领会三坊七巷真正的古风之魅,但也算欣赏了明清时期的精巧建筑,感受了这片福地的豪杰气息,希望经过豪杰气息洗礼后,我也能像那些出现在历史卷页中的名人一样,彪炳青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按图索骥,走了20多分钟,终于在达明路和杨桥路交口,看到南后街的牌坊了。步行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拉着行李箱的游客...
    浪客的猫阅读 1,546评论 0 0
  • 夕阳染红山和水, 渔家划舟欢满载。 哪里景色最宜人? 还是故乡胜多彩。 2017.10.15 夜 图片来自诗友群
    白丰阁阅读 148评论 0 2
  • 今年和往年一样其实内心对跨年夜没有大众情感的激动 不同的是,今年真的是在寝室的宅了一天,一步门都没有出,一分钱都没...
    roxxxxxx阅读 294评论 0 0
  • 被你发现了,今天的标题是借鉴MB姐的。 这正应了那句话,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咱俩一换,每个人还有一个苹果;...
    无限爸爸阅读 1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