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亲子关系”,从控制自身“情绪”开始做起

你是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又或者因为发泄情绪做出了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冷静下来思考,我当时为什么会那样?就是控制不住啊,怎么办,没办法。

任何一件事情的出现都会有解决的办法,哪怕只有一个答案,那也是可以解决的。

情绪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来进行控制,我们的情绪由我们大脑里的“边缘系统”主导。

小婴儿刚出生不会说话,只会哭,用哭来表达自己是饿了还是尿了。大人只能猜

这就是很小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

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开始接触的事物增加后,逐渐开始拥有“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奇和平静。”这几种情绪

情绪管理在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

对个人而言,它促进了我们心理健康,增强了抗压能力,助力我们个人在复杂环境中稳健成长。

在家庭中,情绪管理则是构建家庭和谐氛围的基石,它减少了无谓的冲突,加深了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和尊重,维护了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对于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尤为重要,它能确保父母以平和、理性的态度教育孩子,避免情绪化言行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促进亲子间的良好沟通和信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情绪控制的锻炼方法

1. 自我觉察:

自我观察:通过反思和内省,观察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模式,了解自己的喜好、价值观、优点和缺点。

记录情绪日记:定期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分析触发情绪的原因,以及应对情绪的方式,从而增强对自己的了解。

(有因必有果,你开心不可能无缘无故,不开心也不可能是“没什么”就一两句话解决的)

寻求反馈: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并且改进。

2. 深呼吸与冥想:深呼吸和冥想对平复情绪、恢复冷静有着积极作用。

3. 情绪日记:记录每日情绪变化,分析触发因素,寻找解决的办法。

4. 积极思维训练:通过正面思考改变消极情绪,培养乐观心态。

我们要觉察我们当下的心情,来进行疏导。

作家李尚龙说:他会用一个橡皮筋,戴在手腕上,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弹自己一下,这样他就会冷静,这个不能是你说我就戴一天,结果来说:“什么用都没有”,不是的,而是你太着急了。

情绪化的后果是多方面的

一、对个人的影响

1. 心理健康问题:

  情绪失控:情绪化的人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过度激动、暴躁或沮丧等极端情绪。(做的事也极端,突然吓一跳)

  心理健康风险:长期处于情绪化的状态可能增加患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如抑郁症、焦虑症和躁郁症等。

2. 认知与决策能力下降:

  理性缺失:情绪化时,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理性思考,被情绪所左右。(此时就像走火入魔,结果冷静下来后,会后悔万分)

  决策失误:在情绪高涨时,可能做出过于冲动或冒险的决定;(打鸡血)

而在情绪低落时,又可能变得过于保守或消极。

3. 身心健康受损:

  生理反应:情绪化还会引起人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呼吸等方面的变化。

(为什么说不能在饭桌上教育孩子,如果是你,换位思考下,你还能吃的下去嘛,消化系统都减慢速度了)

长期的消极情绪可能导致身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生活质量下降:频繁的情绪波动会使人感到疲惫,影响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的质量,从而降低整体生活质量。

二、对家庭的影响

1. 家庭氛围紧张:

  冲突增多:情绪化的行为容易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误解,破坏家庭和谐。

  沟通障碍:情绪化的沟通方式可能使家庭成员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导致沟通障碍。

(你这样对我说话,我太伤心了,你不要说了,你就是这样的人,然后两边各不想让,最后两败俱伤)

2. 孩子成长受阻:

模仿行为:孩子会模仿父母情绪化的行为,形成不良的情绪表达习惯。

心理影响:父母的情绪化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不安,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

三、对社会的影响

1.人际关系紧张:

  社交障碍:情绪化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可能表现出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情绪反应,导致他人感到不自在,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最后只剩自己一人)

  信任缺失:情绪化的行为可能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系,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2. 工作效率下降:

  团队合作受阻:在团队中,情绪化的行为可能导致同事之间的紧张和冲突,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职业形象受损:情绪化可能给个人带来不专业或情绪不稳定的印象,损害职业形象和职业机会。

三、控制不好情绪教育孩子的结果

1. 影响孩子的情绪发展:  孩子在情绪化的环境中成长,可能会变得敏感、易怒或抑郁,影响他们的情绪稳定性和心理健康。

2. 破坏亲子关系: 情绪化的教育方式往往伴随着指责、打骂或忽视等不当行为,这些行为会伤害孩子的感情,导致他们对父母产生怨恨、恐惧或疏离感。

3. 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父母情绪化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或被尊重,从而损害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内向或自我否定。

4. 干扰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情绪化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大,可能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下滑或产生厌学情绪。

5. 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情绪化的教育方式可能使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攻击性、退缩或不合群等不良行为。

6. 可能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  长期受到情绪化教育的孩子可能会通过反抗、叛逆或自我伤害等方式来应对内心的痛苦和不满。

四、如何有耐心的和孩子沟通

1. 倾听为主:倾听孩子意见很重要,避免打断或立即反驳。(我经常和我学生说,你们有什么及时和我说,我不是肚子里的蛔虫,我想不出的,你们要及时和我说的)

2. 情绪共鸣:理解并认同孩子的情绪,建立情感连接。(共情,说最明显一点“换位思考”)记住,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是给孩子花钱了,这点毋庸置疑

但你们不能因为你们给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养成的人花钱你们就可以“控制”他们,请给他们自由成长。

3. 清晰表达: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期望,避免模糊或威胁性的言辞。(慢慢说清楚)

4. 寻找共同点:在沟通中寻找共同兴趣或目标,增进亲子间的理解和合作。(比如一起拼乐高,或者玩别的)

五、不情绪化要怎么做

1. 保持冷静:在面对孩子的挑战或错误时,首先保持冷静,避免情绪爆发。

2. 理性分析:客观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3. 正面激励:用正面的语言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避免负面评价和惩罚。

4. 持续学习:认识到情绪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

情绪的控制是一门终身需要学习的科目,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但我们身为成年人,父母哪怕教育者,都要进行一个情绪化的控制和换位思考。

如果说因为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用“我小时候就这样过来的”思路去教育孩子,那么现在的孩子真的会崩溃。

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哪怕进步慢,但比之前有进步,那也是好的。

很多父母都着急,也会想自己家的孩子咋这样?其实建议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视角齐平的进行沟通,回想一下如果是自己小时候遇到考不好,不会,被爸爸妈妈说你的心情,状态是什么样的,再来进行教育自己的孩子。会更好一些,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

希望各位年轻的家长们,教育工作者们给小朋友们一些时间,不要去用我们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很敏感,会记得。

都说了“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所以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情绪转移给他人,做你的“沙包,出气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