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17组+杜秀丽+W3D5-202002RIA-三重赞美

RIA训练营W3D5-拆页:三重赞美

拆页:《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P101—102

R原文:三重赞美

当孩子的支持者看到他展示出所学的技能时,就要夸赞他,可以说:“你学得真快!”“看,你做得多棒!”“你真行!”或者“我真为你感到骄!”。有无数的方式可以表达对孩子的赞赏。对孩子展示技能表示赞赏就是给了孩子一个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的机会!这种自豪感正好可以激发孩子继续练习的动机,使得他们能够一直坚持练习直到真正掌握了技能,直到举办庆祝会为止。

在看到孩子展现他的技能时,“三重赞美”能够带给他们很好的支持。所谓的“三重赞美”是由三个部分构成:

1.惊叹

用语言,表情,或者手勢表达你对孩子的欣赏。说出“哇!”“太棒了」”“真了不起”“真难以置信”“太厉害了!”我都不敢相信!”或者“你又做对了!”

2.承认难度

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做到的事并不容易的。可以对他说这样一类的话:“这个很不容易呢。”“这个一定挺难的。”“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有些人觉得这个很容易,可我知道不是这样。”“你怎么那么快就学会了呢?”

3.请求解释

最后,让你的声音里透着真诚和好奇,请孩子解释一下他是怎么做到的。比如,你可以这么问“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现在必须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或者“我真的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试着在各种情景下运用三重赞美,你就能亲眼看到这种赞美的方法对于让孩子产生自豪感和掌控感多么有效。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要求:符合I便签的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WHAT

这个拆页向我们介绍了“三重赞美”的三个步骤。“三重赞美”是当你看到孩子在行动上进步或取得成功时,就要表示赞赏和支持,让他为自己的进步自豪,激发继续成长的动力。

HOW

“三重赞美”的三个步骤:

第一重:惊叹欣赏。

用语言和表情,或者肢体语言(手势)表达你的欣赏。用赞叹、钦佩的语气对他说:“哇!”“太棒了!”“真难以置信”“太厉害了!”“我都不敢相信!”对于稍大的孩子,语气不宜太夸张。

第二重:承认难度。

这是重要环节,描述事实(你看到的成功结果),表达你看见孩子的努力,理解他的成功并不容易,让他知道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得到了赞美。比如:“这个很不容易呢。”“我想我是做不到的。”“你怎么那么快就学会了呢?”

第三重:请求解释

用真诚和好奇的语气,请求解释,让他说出自己如何努力的,“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能跟我说说吗?”或者“我真的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回忆努力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加深自己如何成功的印象,激发他持续努力的动力。



WHY

这么做的好处:“三重赞美”可以让孩子知道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得到了赞美,回忆努力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加深自己如何成功的印象,激发他持续努力的动力,产生自豪感和掌控感。

不这么做的坏处:我们常常会使用第一重赞美。如果只用第一重赞美,会让孩子觉得你的赞美不够真实,没有内容。

 

WHERE

三重赞美可以适用在工作和生活里,人际交往中的交流相处均适用。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要求:符合A1便签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故事:最近,儿子开始在下午网课结束后,会到附近的操场打篮球,或者在家跟着手机KEEP做几组运动。我说“儿子,今天你去运动啦!真不错!”“嗯,坐了一天动一动,打篮球太舒服了”!“哦,你一个人打篮球吗?”“不是,还有隔壁的小朋友。”……(主题已经跑偏到聊天)

反思:如果我了解“三重赞美”的三个步骤,可能会让我的夸奖落在点上。

“哇!儿子,今天你去运动啦!”惊叹

“嗯,坐了一天动一动,打篮球太舒服了”。

“这感觉真棒!儿子,你是练习投篮吗?”欣赏

“是的,今天我的命中率还挺高的,开心,哈哈”

“投篮要手眼身体协调配合,这个很不容易呢。”(承认难度)

“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请示解释)

通过赞美激发他持续努力,产生自豪感和掌控感,愿意花更时间去运动。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要求:符合A2便签的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A2便签:规划未来

目标:在未来这一周里,要用“三重赞美”与孩子沟通,发现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亮点,及时赞美孩子。


用“三重赞美”与孩子沟通的行动计划:

第一重:惊叹欣赏。当孩子在学习、运动和生活中的行动有进步,要及时发现,及时赞美。用佩服的表情、手势,以钦佩的语气对他说:“哇!”“太厉害了!”“我都不敢相信!”但不宜太浮夸。

第二重:承认难度。事实陈述,看见孩子的努力,理解他的成功并不容易,这份努力值得赞美。“这个很不容易呢。”“你怎么那么快就学会了呢?”

比如:当我上班时,对他在家自己做饭的事,要肯定他照顾自己的能力,理解他要上一天网课、写作业同时还要学会做饭照顾自己很不容易。

第三重:请求解释

请求解释,一定要真诚,让他感受你真的好奇,请说说是如何努力的:“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能跟我说说吗?”

回忆努力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加深自己如何成功的印象,激发他持续努力的动力,再次体验成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