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具有重要意义。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对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对党员干部来说,通过扎实勤奋地工作,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干出政绩,这是应有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对人民群众有实际益处的。那么,党员干部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怎样践行正确政绩观呢?
一是强化党性修养,对党绝对忠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理论知识学习,以清醒的理论头脑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自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党性锤炼,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慎言慎行,对照党规党章反省自身言行,不断锤炼自身忠诚干净的政治品格。真正做到对绝对党忠诚,做到绝对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不打折扣的忠诚。将对党的绝对忠诚贯注到党员干部的血脉里,激励他们为党为民的灵魂,支撑他们敢拼敢干的嵴梁。二是强化初心使命,坚持人民立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做到不忘初心之责,牢记使命担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初心使命作为党员干部前进的动力,就需要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要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厚植爱民为民的赤子情怀,体察民情冷暖,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站在人民的角度想问题、想发展,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摸得着、看得见的现实。三是增强自身本领,勇于善于作为。作为党员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来强化自身,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党员干部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想事情比别人早一点,抓工作比别人快一点,对定下的工作、确定的目标、决定的事项,抓住不放盯紧盯牢,不达目的决不收兵。面对深层次矛盾问题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敢抓敢管,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