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评论里吵架,最近看微信视频也经常会看到一些看起来比较刺耳的评论等等。
前几天我们小区群里讨论关于养狗的事情,讨论着大家就吵了起来,最后一个养狗的邻居和一个不养狗的邻居还说要下楼单挑……
我一直对这种现象不太理解,直到今天遇到的一个事情。
最近我报名了一个视频号成长训练营,这个训练营已经成功举办过一期,我报名的是第二期。
今天加入了新组的群,大家开始在群里做自我介绍。我也把自己精心编辑的一段自我介绍发到了群里,并且附上了自己之前做的一个微信视频。
过了一会,有一个群友A发了一段话,大概说的是,我的这个视频做的并不好。
比如她说:我的视频比较尴尬,属于别人刷了三秒就不愿意往下看的那种,并提了几个建议。
我看到这段话,马上升起了一个敌对的情绪,心里觉得不舒服。
于是,我也在群里发了一段反击的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她的建议并没有给我鼓励的作用,而是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她又回复了我,几个来回,敌对的情绪加剧。同时,其他群友,有出来支持她的,说我玻璃心等等之类的言论。
原本就有点敌对的情绪,再加上了其他人的烘托。这个时候要吵起来是很容易的,按照这个剧情发展,我可能接下来就会和那个说我玻璃心的人吵架,然后情绪越来越放大……
我觉察到自己的这种情绪,所以让自己冷静下来,放下手机,去吃午饭。
吃完午饭,我再打开这个群聊信息,也从里面了解到了,A是这个训练营的运营人员,从1期开始,就是这种“麻辣”的风格,她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快速成长。
也了解到,群里并不是大家都是新人,有很多一期的人,在二期进行学习,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互相认识的,所以对A的风格很熟悉。
我一下子觉得这个过程有点好笑。如果我早就知道她是一个很热心的“麻辣”点评员,我还会有那种敌对心理吗?
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已经不是情绪主导了,我也在群里发了这段话:
这个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也让我联想到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情。
周末我在家的休息,觉得很热,就把大门打开了。过了一会,有一个人走过来,站在门口,让我把门关上,然后说了一堆。大概是不关门很危险之类的言论,语气也不好。
我心想,关你什么事呀。
走出门外,我才知道,原来,他是我们小区的保安,因为下班了,已经换了便服,看到我没关门,特地来提醒我。
我对他的看法马上从不爽转换成了感激。
把这两个事情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他们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批评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就是去对抗。
但是当我们了解更多的细节的时候,也可能作出完全相反的动作。
这两件事情也给我了一些启发。
1. 在情绪很大的时候,记得启动智慧脑
如果让自己被情绪支配,那我可能一中午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光顾着在群里争个你高我低。
2.发生争论也是很快了解一个人好方法
在争论的过程中,对方会说出一些我们以前并不了解的情况。
比如,前段时间,我和老公吵架,觉得他回家不帮忙做家务之类之类的,争论之后才知道,他白天工作已经很忙了,中午没有午睡,所以晚上需要休息。
今天的例子也是一样的,在争论中我才知道A一贯的风格。
最后,最深的感悟是:带着一颗觉察的心去生活,事情可能有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