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商训练的“五个步骤”
来源:张博士亲子情商课(逐字稿)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情绪,而常常这些情绪来的这么快,这么凶猛呢?有一次大型讲座现场,有一个老爹举手问了一个问题,说:没结婚之前,特别想要拥有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会是一个特别幸福的爸爸,没有想到生了小孩之后发现,哎呀悔不当初。为什么呢?他说,孩子可以一秒钟从“小天使”变身“小魔鬼”,主要原因当小孩脾气一起来,哭呀、闹呀、他要的东西你不给他、要去的地方你不带他去。孩子就哭闹不已,不知该怎么办?老爸当时在全场问了一句话: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情绪,难道故意为难我的吗?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往往也是您觉得做父母亲最无助的时候?究竟该怎么判断孩子变化多端的情绪状况呢?而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身为父母的您,又该如何处理和回应呢?
今天回答这个问题,带各位看一本好书《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绪管理法》。作者:美国重量级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博士。这本书作者分享: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他提出自己独特的情商管理训练的5个步骤;另外也特别谈及父母亲相处的模式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培养情商力,其中有一章节提到: 父亲参与力!爸爸该怎么多做一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孩子培养他的情商力。
首先,他发现当面对孩子有情绪时,父母的反应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家长完全没有提供孩子任何帮助,怎么样面对自己的情绪,怎么样提升自己的情商能力。
第二类家长则是在孩子的情绪上进行有效的指导,他把这种家长称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这样的父母好像是运动教练,他们会教给孩子如何应对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情绪策略。当孩子生气、伤心或者害怕时,这些情绪管理训练型的家长不会抗拒、不会告诉孩子“不准哭”,也不会忽略孩子的感受,他们不会这样说:这有什么好难过的。相反的,他们会把消极情绪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接纳并且理解孩子的情绪,把情绪化的瞬间当成教给孩子情绪管理建立更亲密亲子关系的大好机会。
爸妈如果是重视孩子情商成长的父母亲,孩子究竟会有什么不同呢?约翰*戈特曼博士指出,这些情绪管理型的孩子比起其他孩子,有这更健康身体状况,更好的学习成绩,而且人际关系更好,更多的朋友,更受欢迎,懂得约束自己行为,更少使用暴力,同时能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开心快乐,而消极情绪状况明显会比较少。也就是个人的幸福感会比较强,抗挫力、适应力也明显提高,面对生活中有些艰难的时刻,如:父母亲的关系可能比较紧张,面对大人有一些状况时,有接受过父母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他们也会伤心难过,但更懂的安慰自己,从压抑中解脱,回归原来的生活。所以,情商是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和学习,而爸爸妈妈该是孩子最重要的情商教练。
其次,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情商教练呢?
戈特曼博士提出:孩子情绪管理的5个步骤:
1 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2 把情绪化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的机会
3 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4 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5 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他的问题
第一步骤:关键词 “觉察”
觉察爸妈自己的情绪,也要觉察孩子的情绪状况变化。
很多家长教育原则:一切盯着孩子,把眼光只盯在孩子身上,每天看孩子那些地方做的不好,那些地方做的不对,所以常常会感觉:哎呀,你怎么又不听话啦?哎呀你怎么乱吵乱闹乱叫了?从来没有关注自己的状况,因此父母亲总是看到孩子这里不对,那里不好,却不是真正关注孩子的心情,以及这情绪背后的原因。而更糟糕的是爸爸妈妈一心一意只盯着孩子,忘了看看自己,所以对自己情绪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原因却浑然不知。例如:有一位9岁男孩的爸爸过来找我,气急败坏的说:这孩子实在不听话,天天在学校打人,我每一次怎么教训他都没用,第二天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之后和孩子聊聊,问他:为什么觉得有时候需要出手打人呢?他的回答是:我爸生气的时候也是打我啊!所以老爸自己完全没有觉察到生气,因此对孩子的情绪和言语就失控了。当然这个当下他也难以观察孩子为什么生气,自己为什么生气,为什么生气的时候他决定要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
因此,大家发现其实要做孩子的情商教练,父母的关注和觉察是非常重要的。先要关注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孩子这么做,我生气了;接下来,我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我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一点以后,才开口去跟孩子互动或者和他一起想想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有些父母亲往往是忽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有情绪,父母亲把脸转开说:没关系,你还小,这有什么好生气,好难过的,觉得如果不理他,过一会他也就没事了吧。如果不理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觉得他不被理解,情绪是用来沟通的,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亲是需要关注并且回应这个情绪的。所以,如果还记得开始时,我提到在演讲会场的那个老爸,他说:孩子为什么有情绪,难道是过来为难老爸老妈的吗?答案:当然不是。其实情绪是我们每个人的天生本能,主要目的是用来帮助我们产生更好的行动力!所以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其实通通都是好情绪,都是帮助我们更好的活下去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情绪有个很大的功用是用来做沟通的。所以说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其实他不是用来为难老爸老妈,而是用来和爸妈沟通的。因为我说了半天你都没听懂,所以我就生气了。我用生气来告诉你,这件事对我有多重要,这件事我多想让爸妈知道。所以当爸妈理解这个状况的时候,应该就会知道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你会说:显然孩子有话想说,有意思想沟通,我来仔细了解一下。你到底想说什么呢?这也是为什么当有的家长面对孩子有情绪时,如临大敌,完全不知所措,也认为做父母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辛苦。
但是,有的家长面对孩子有情绪时,则是觉得谢谢你,给我一个机会更好的理解你,所以做父母是很轻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戈特曼博士也特别提到有些父母亲为了避免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则是会忽略、掩盖、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做好不好,严重发现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因为他缺少应对消极情绪的榜样,往往也难以正确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因为父母缺乏这些情绪的表达,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就会比较疏远,这当然不是父母乐见的。所以,要为孩子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训练,父母做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觉察并且重视自己以及孩子的情绪反应。
第二步骤:关键词“机会”
情商教练们在面对孩子有情绪时,大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啊,机会来了,为什么呢?孩子生活中很多负面的精力和情绪,父母只要知道怎么做?都可以帮他们化危为机,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教他们怎么处理这些情绪。比如:如果孩子从学校回来说,我今天考试考砸了,没考好,特别伤心或者在学校和同学们起冲突和矛盾,说他们都不喜欢我,不跟我玩,或有人抢我东西,我很生气,他们还打了我。这些各式各样的情绪状态,甚至还包括:我想玩iPad,你为什么不让我玩?当这些状况发生了,情商教练就会想:谢谢孩子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帮助以后怎么学会面对这样的情况和情绪。
第三步骤: 倾听和认可
情商教练到底怎么教孩子面对情绪呢?
第一个动作:面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他的情绪,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说:你别哭了,或者你不应该这样想,这么难过孩子的情绪不会因此就消失对吧?孩子还是会很害怕或者是很生气,这其实是一个没什么用的做法。反而造成一个情况,孩子会自我怀疑,甚至丧失自信,那么该怎么做才好呢?带着同理心积极倾听孩子的心情这个是特别重要的做法。例如:如果今天孩子从学校回来很难过的跟你说,今天在学校他们都不跟我玩,用同理心去倾听和反馈的家长就会这么说:啊,你是说,今天在学校你是想跟朋友玩,结果没和他们玩到一块,你觉得很难过是吗?或者孩子和你说:今天在学校有同学把我的东西弄坏了,我很生气。这时,带着同理心的倾听及反馈就是:谢谢你告诉我,你是说今天在学校里头有人拿了你的东西,让你非常生气是吗?这样一来,爸妈就能对孩子表达:我很在乎,重视,同时我还理解了你的感受,也可以让孩子多说一点,这方面的进一步想法,尤其当他情绪还特别激动的时候,孩子会知道被父母理解了,他会想说:对,就是这个意思“当时发生了---,后来我怎么---,结果他们误会我---,当时发生了什么---,后来我怎么---,结果他们误会我---,所以我后来---。”因为当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情绪被父母重视,被理解的时候,他就更愿意吐露心情,而对爸妈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更了解孩子,因为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
第四步骤: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些时候爸妈会发现自己孩子的内心有许多汹涌的情绪,但是未必知道该怎么表达或者怎么去理解他,这个时候帮助孩子贴标签,也就是为心情命名,非常重要的情商教练责任。例如:你可以说:我理解了,显然你生气了。因为你觉得爸爸答应你要带你出去玩,但是今天出差没有办法去,所以你很生气。帮助孩子把心里所谓不爽的情绪,清楚的用“情绪词眼”标示出来。而且同一个状况,孩子可能因为想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例如:你觉得爸爸答应你去玩,今天没有办法去,你是很生气嘛?或者孩子的情绪可能是失望,你觉得很失望是吧?有些其它情况是,我理解了,你很难过或者是你会觉得很担心。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情绪贴上标签!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把模糊不清,另人害怕,或很不舒服的感觉变得有界限,可以被定义的事物,这样的做法本身就可以帮助孩子开始情绪管理,而且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各式各样的情绪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生气、伤心、害怕等等的情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相关研究发现,帮助孩子为自己的情绪命名,也就是帮心情贴上标签,对于大脑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安抚作用,能够帮助孩子会更快的从不愉快的情绪中恢复心情。
第五步骤:关键词“解决”
了解了自己的情绪,产生的原因之后,当然是要培养孩子情绪解决的能力。而爸妈会发现当你先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这时孩子大脑里情绪脑的部分就安静下来,然后理性脑开始思考“怎么办”这个部分开始活跃起来,接下来和孩子讨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行的行为,你该怎么做才会更好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大脑已经准备开始思考,并且采取行动方案。作者在这边特别提出,父母其实平时就需要制定规则,很清楚的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有一些界限的。
例如,有一些行为是被鼓励的,被称为“绿灯行为”;
有些行为不被鼓励,可以接受的,被称之为“黄灯行为”;
另外有一些行为是绝对不可以的,被称之为“红灯行为”。
所以父母可以说这是红灯、绿灯、黄灯行为。当孩子清楚的了解这些规则之后,您在帮他思考该怎么办的时候,才会有依据!例如:如果你告诉他说,当你生气时,丢东西打人是红灯行为,这是不可以做的。因此在他发完脾气丢东西的以后,你可以说刚才做的是“红灯行为”对吧?而红灯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所以现在请你想想有什么其它更好的办法吗?帮助孩子去思考他可以怎么样面对这个心情,我生气了或我失望了,然后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不但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同时还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改变下一次对自己的行为。例如:爸妈答应要带孩子出去玩,结果因为出差而失约了,孩子可以不打不骂不摔东西,而做的事情也许是我可以自己写一封信给爸爸或妈妈说:我真的好喜欢跟你一起出去玩的感觉,我们可不可以下一周出去呢?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自我表达,并且面对一些复杂、难受的负面情绪。
以上这5个步骤,就是约翰*戈特曼博士在这本书中提到情绪管理训练的5个步骤。1 觉察情绪,2 把握机会做情绪教育,3 倾听和认可孩子的情绪,4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5帮助孩子情绪解决方案。当这5个步骤完成,父母就非常好的把握时机完成一次很好的情商教育,给孩子终身受益的情商力。
感谢阅读,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