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开心麻花出品,《羞羞的铁拳》这种名字取得像快手主播ID账号的电影,我绝对不会在国庆的大清早十点爬起来去看。
本着对《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的喜欢,我对此片抱有极高的期待,标准不高——只要能让人笑出来就行。
结果其实比较尴尬,虽然各大账号对这部片子的赞扬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有人给出了现代喜剧之王的称号,且全部几乎呈一边倒的趋势,但个人观影效果其实不佳。
总体感觉——有点“俗”。
笑点是够的,有典型的开心麻花风格——语言上的逗趣,情节上的反转,主演的走心表现,“哈哈哈”的东西是够的,但一阵“哈哈哈”之后就索然无味了。
故事的两个人设很简单。
一个是在娱记界名号响当当的马小,一篇报道出来能让明星的人设立即崩塌,堪称明星界女版卓伟,微博界李雨桐。
一个在拳击界实力俱佳的种子选手艾迪生,因为拳王吴良的套路和马小的攻击报道而身败名裂,至此在拳击界靠良好的打假拳记录谋生。
一个闪电,一次亲嘴,两人互换了身体,以对方的身份开始生活,两人一路磕磕撞撞共同打赢了大boss,走向了生命的大和谐......人生的巅峰。
可能是因为喜剧二字在电影之前,所以相比于“电影”的成分来说,搞笑占的比例更大一点。
作为《夏》和《驴》的忠实观众,我本身对这部片子的期待性是很高的,希望能带来更加密集的段子也希望能有点回味的东西。
当下的舒畅度是有的,但基于前面《夏》的铺垫,其实是把观众的口味养叼了,再加上例如《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脱口秀类节目的大火,使得抖段子和甩包袱变得司空见惯。
讲笑话已经不稀奇了,怎么把笑话变得高级才稀奇。
《羞》的搞笑程度其实跟《夏》差不多,但因为出现得较晚,站在老二的位置了,相比来说,搞笑的类别就难免让人觉得重复刻意。
甚至可能是戏剧舞台演员的原因,有时候出来的甚至感觉很“春晚”,比如在身份互换后俩人一起跟马小的爸爸马东吃饭那段,马东叫了一声闺女,换了身份之后的马小就下意识地回答,当时我差点冒一句“我给您拜年呐!”
还有在沈腾饰演的“山村老师”教导下训练的招数,用在后面的拳击舞台上显得很脱节,怎么跟一个老鹰比熬夜就能突然学会鲤鱼打挺?抓了几条红鲤鱼绿鲤鱼(重庆人好难念这个)就滑溜地躲闪摆拳了?学了一个“勾引”的表情包就能把对手惹怒?
虽说对喜剧的要求不能过高,但是这里设计得明显脱节太严重,感觉没头没脑。
不过最大的bug是艾伦的身材,作为一个职业拳击手,这一身肉松散得吓人,这tm还用打假拳?你就是真打也是理所应当地输吧!
笑点还能打八十分,但是片子的味道确实是欠缺了。
所谓味道,其实讲明白点,就是作为观众希望在这种讲述小人物的电影里看到自己,但是过于夸张的剧情跟现实已经离得很远了,始终只能当喜剧来看,觉得是个遗憾。
但是我在想一个问题——喜剧之所以称为喜剧,是因为小人物悲惨的奋斗史让人觉得搞笑,还是最后逆袭为大英雄这件事情本身很搞笑?
悲观来讲,前者是事实,而后者就是搞笑了。
这就是为什么不值得回味的原因,因为主创者把事实弄成了笑料,而把笑料遑论为事实。
这一点都不社会,因为我所知道的社会,恰恰不是指的努力就能成功,坚持就能胜利,而是我愿意去努力和坚持,但我也相信机遇和运气。
聚焦于小人物的电影虽然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但是依着大众口味打造的结局则容易让人难以回味。
同样也是小人物电影,同样也是讲的拳击,日本电影《百元之恋》所展现人物故事显得人情味十足。
女主人公三十岁,没有男友,没有工作、又丑又胖,在家里混吃等死,最终和看不惯自己的妹妹打了一架后搬出来住。
被便利店的人强奸,被自己爱的人背叛,偶然在拳击中找到了自信,一路坚持努力训练,最终成功地输了比赛。
也是小人物的奋斗,这部片子带给人的感动是真实的,作为平凡人,有时候奋斗的原因真的可能只是想赢一把。
别说什么人只要努力就够了,真正努力的人从来都是奔着赢的目标去的。
面对女主说想赢一把的时候,男主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也没有一把把女主拥入怀中,而是直接过来牵起她的手带她去吃饭了。
我们以为男主肯定说什么继续加油,结果不重要之类的话,但电影里面倒显得更加真实,还有什么是不能通过一顿吃解决的呢?
电影最后用一首歌作为完结,突然心里感觉被击中了。
我们喜欢看小人物的奋斗过程,却希望有个大人物的美好结局,这在生活中很少发生,于是就有人拍成了电影。
但这种意淫时间太长了容易精神分裂,特别是你回到现实生活中之后所产生的反差,你就会觉得这种电影只能是电影,不是生活。
平凡人的生活其实也是平凡的,这是作为小人物的喜,或许也是小人物的悲,但作为大英雄来说,这就是绝对的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