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的使用某一程度上是我们肢体的延伸,用手捧着碗吃饭,碗的形状与手捧的大小接近,使用扫帚,锄头,均是手的延伸,不用弯腰,加上轮子的车,跑得更快,而这一切物品既是用,而一旦掌握,成为用而不知其为用,似有若无,习以为常的存在。
看书的触动很有意思,随着字句不断延伸的思绪,这一段启发来自描写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他自己解释说:比如说走路,它并不是小时候学会的一种行为,而是你在走路的时候要看你的脚往哪儿踩,就是在寻找脚踩的一种价值,也是一种寻找价值的连续行为。人与物,环境达到完美的和谐的时候,就式找到了一种意识的核心。
能够用语言把内心思考的关于自己在思考的价值观,并传递出来,而不仅仅止于物品的制作中,这是用心的方式。
深泽直人的设计观是被称之为“好像存在过的设计,但其实没有,是具备设计思想”的设计师,他的想法并不会过多的被你觉察,不是如其它设计师一般明目张胆张牙舞爪,他的设计如他所言,可被称为:湮灭于众生之中。也如开篇所提的,是追求自然的存在。
这是超越了外在的物表为何形态,在追求一种和人的情感记忆,文化,习惯共融的状态,使物与人的五感想通能够,在无限的可能中找到恰如其分的表达,不多不少,与中庸之道相互吻合。
在日本,物与环境的关系比物体本身重要。这也是一种 “融” 的文化。最美好的风景诞生于何处?窃以为是在大自然中,形态,颜色,远望过去,一片和谐壮丽铺开在天地之间,而人与物,物与环境,突兀固然抢镜,和谐才是永恒。
原研哉曾说过:高速发展的繁华时代过后,一个低成长时期又会拥有怎样的价值观,这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人最终会回归到人本心的诉求中,物亦如此。工艺,民艺,艺术,都诞生于物品之用,在长期无意识的物品中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衍生出审美观,这是美学的根本,因为我们生活,才有了物品,有了这一切工艺。
衣食住行,每一样都离不开物品,从早到晚,一只青瓷半莲茶杯,一个双耳斗笠型碗,一件深蓝色针织衫,一个钩花娃娃发夹,一双毛绒舒适拖鞋,我们因为衣物而感到温暖,因为器皿承载而品尝美食,坐在自己精心挑选的椅子上看书,家具,器皿,物品,无一不为我们所用,朝夕相处间,亲密无比。
美从未脱离我们的生活之外,看似被摆放在高高的神坛供人膜拜,实则它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每一件物品的制作,除了为我们所用,还会被我们眼睛所欣赏,鼻子所闻嗅。
美学文化,首先是生活文化。
▲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职业,研究一切美好之物。
民宿运营者,私宅设计师,创办青澜财商读书会,行旅爱好者,海外房产投资顾问,未来有更多可能性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