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六点多的冬夜,暮色渐起,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每辆车都急躁地往前挪,生怕慢一秒就错过了绿灯,在城市里,红灯真的是一剂心灵的毒药。
下班的路上,有一条我喜欢的小道,比起城区繁忙的路段,这条道是城市里少有的宁静之地。每当华灯初上,一道道黄澄澄的灯光洒满了路面。这里有一座座老宅,那种灰砖黛瓦的民国建筑,当然这是政府特意修复过的,配上瑟瑟的、零星的梧桐叶投影在墙上、在地面的斑驳影子,这样的小道真让人喜欢。
有时候,小道深处会传来一阵躁动的气息,走过去你会发现,那里架着一排排灯光,停着好几辆道具车,路边守着一些人,或是三三两两在角落间抽着烟,或是蹲在路牙子边吃着盒饭。嗯,这里时常有惊喜。
走过那条道,就走到了城市的另一条枢纽。这里路口很阔,车来车往,人流不息,通常要等待90S的红灯,才能穿过这个路口。
二
一辆开的出奇慢的电动车,一点点从眼前晃过。开车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穿着并不讲究的洗的有点泛白的藏青色工作服,后面坐着她的女儿,该有初中生的模样了。女孩肩上背着大提琴盒,下边正好搁在电动车的尾部。
而这时对向的车辆已经开启了,奈何电动车还在路中间艰难移动,仔细看去,才发现,是中年靠着两条腿在慢慢往前移,直到他们转移到非机动车道上,足足有100米,始终没有停下。
起初觉得这对父女好笑,车坏了,各自下来推着走也快些啊。可是一转念,有种莫名的心酸,或许,这么冷的天,爸爸也不舍得孩子背着这么重的琴自己走吧。
车坏了,那孩子你下来走一段嘛,这么大的孩子该走自己的路了。
三
父母对子女大多爱的深沉,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中,似乎总是孩子高高在上,这在中国真的屡见不鲜。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所以即便委屈了自己也要将最好的留给孩子,因此,许多非豪门家庭却培养出了一个个“富二代”,“妈宝男”“孔雀女”在80、90这一代中太常见。
四
最近有个女朋友吵着要离婚,原因是她受够了老公。老公家庭条件一般,父母辛辛苦苦培养他读完大学。他留在了一线城市打拼,为了让他在大城市生活的轻松,父母几乎是倾尽了所有,为他交了房子首付。终于在大城市安身的他,开始了奋斗生涯,期间,也将父母接到了身边。
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房子、车子、孩子,都成了不小的负担,还有两位老人的到来。而老公的事业也一再受挫,渐渐的,她发现老公的性情也开始变化,他时常呵斥父母,认为他们不如别的父母有能力,给不了他更大的帮助,家里一团乌烟瘴气,时不时的吵闹,让她烦透了这个家。
是啊,这样的生活怎么能不糟心。
而她更接受不了的是老公竟然如此对待自己的父母。父母这么多年的辛苦,一心一意只为这个儿子,他们为他掏心掏肺,最后换来的还是儿子的嘲讽和谩骂,为父母心疼,也因老公变得心里凉薄。
养大了孩子却凉了自己的心,这样的事在中国家庭太普遍。父母的一生太无私,无私到忘了自己,也让孩子忘了自己。无条件的付出,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
其实父母虽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可是最基本的还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生下来是为了过好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为了孩子奉献一生。
试想,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一味只关注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整个家庭的中心那孩子也会渐渐忘了父母的权威。
五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曾经经过长达10年的研究父母教养模式与儿童个性特点间的联系。通常父母被分为权威性、专制型和娇宠型。
权威型父母通常更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各方面都明显更强。
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自己的权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教授给孩子。如果说,作为父母的你,连自己都不重视和在意自己,又怎么期望将来孩子能尊重你!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角色,都应该首先做好自己,让自己变得富足,孩子才能真正被富养。
如果你的生活和世界很贫瘠,又怎么要求孩子变得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