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我是看过简书许多关于写作方面参考的一些文章。我很感谢有《谈写作》专题给的大量养分,吸取才能让我不断的成长。也很感谢无戒老师的帮助,但毕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努力,各位读者作者共勉吧!
好的,来谈谈正式的话题。积累,才是写作的前提!
什么是积累?简单的字面意思就是逐渐聚集。看似两个字包含了大道理,也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实际上能永不停止的积累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多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罢了。
积累,为什么是写作的前提。
说到写作积累,不得不就提读书。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读书的好处。读书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读书既能充实自己的学问,又能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多了你才会在写作中游刃有余。简单举个例子,“买李子吃”。
A会这么说:
苏走过去买了几只李子。苏用矿泉水倒在上面清洗,然后递给她吃。深红色的烂熟李子,摸上去很软,旁边还留着细小的新鲜绿叶。她接过来一只。轻咬一口,酸涩进入骨髓。她不动声色。
B会这么说:
苏走过去水果铺,讨价还价买了几颗李子。随意地扭开水瓶洗了洗,递给她吃。她咬了一口,酸爽感填满她整个口腔。
显然A的描述要比B的描述要好,更加的细腻,人物更加的饱满。对,这就是积累的差别。我相信大部分刚来简书的作者都曾碰过一个问题,包括我自己也是。对于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构思想法和写作欲,但是对于描写细致刻画的时候却免不得遇到卡壳状态,简单来说就是“词穷”。每一篇文章就是要靠一个一个词堆砌起来的。当你发现自己“词穷”的时候,不妨拿起书本,好好读书积累先把。
除了读书以外,还有的就是生活的积累。我注意了一下,不少作家的成名都是在于25岁以后。他们对于生活经验有了相当的积累,爱情、家庭、工作等交织在一起。阐述自身及周边的事情,与他人有着很好的“共鸣”。写文有时候要求的并不是华丽十足,更多的时候经验积累,比如干货文就是经验积累的象征。其实好的文章也是这样,在现实的基础上稍加修饰,把生活的题材进一步组织完善。平时多积累素材,这就要求积极的参与到生活中去,深入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感想积累下来,可以通过每天写日记的方法。久而久之自己写作的素材也就不断丰富了。
日更,算不算积累?
对于我而言,日更是一种积累,但不是硬性的积累。为什么?前面我提到一点,积累是深入观察所见所闻感想记录下来。我相信每个作者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有了积累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好文章。许多人都会把所见所闻给记录下来成为日更,但是你的感想呢?一篇没有感想,没有灵魂的文章,犹如行尸走肉般。当真的写不出感想感悟了,不妨停下了沉淀一下。
不要为了日更而日更,那只不过就是堆积文字垃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