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1.修心反思的另一种常见方法是记日记。
2.写日记的时候,很容易使自己静下心来,这是第一个好处。要把自己一天的活动记录下来,就容易使自己对这些活动进行反思,要写清楚自然得先想明白。这样反思就必须清晰,这是第二个好处,第三个好处,实际也是在修诚意正心。作为修行方式的日记与记录自己生活的日记,最大的区别是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详略不同。作为修行方式的日记只是记载那些值得反思的事情。其二是重视反思内容。
了解自己
1.从何处入手静坐反思以了解自己呢?三个字:情、欲、念。情指情绪和情感;欲是欲望,或者说追求达到的效果;念是动机,指做事情的出发点。
2.情、欲、念三个字包涵了四个方面,情绪、情感、追求的效果、动机。
3.格物的第一个层面了解自己,是要了解自己处事时的心态和状态。
4.我的口号是:不论是非、不论对错、不论善恶,只思情、欲、念。
5.格物三层面,了解自己,就是认清自己的情、欲、念;理解他人,就是理解他人的情、欲、念;明白事物,就是处理问题时充分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欲、念,并控制好自己的情、欲、念,力争影响他人的情、欲、念。
6.静坐静心中,选一件已经过去的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的事情进行反思,重点是要问自己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在这件事上我的情、欲、念是什么?二、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情、欲、念?三、我对事情的处理妥当吗?或者说,我的处理方法是不是最佳方案?如果不是,应该如何改进?简单说,从三个问题反思,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7.不问喜不喜欢,但问应不应该。
静坐容易出现的三个偏差
1.静坐中容易出现的偏差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妄念”,就是胡思乱想;另一个是“昏气”,就是昏昏欲睡。
2.平常心,一是不要觉得出现这种偏差是多么重大的事情,这只是平常事而已,二是不要觉得战胜这种偏差就是静坐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这也只是平常事而已。
3.为了消除妄念,我们经常会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我称之为严防,就是严加防范,不让外在的事物干扰自己,小心翼翼地防范着。
第二个误区,我称之为死守。打压自己内心的妄念和杂念。我认为还有第三种,这就是王阳明反复强调的“喜静厌动”。
“静坐”中第一步需要修炼的不是“思心”,而是“观念”,首先要能捕捉到自己脑海中的念。
再说情欲念
1.反思情、欲、念的时候还应该注意,面对同一件事、面对同一个人,我们的情、欲、念往往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诸念并存的。
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格物的另一条规律,如果你最终想不明白解决问题的妥当方法是什么,就说明你格物没格明白,多半是对念和欲的分析不够全面,需要重新反思,你对这件事还有什么念和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