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少数民族服装 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装
1、藏族服装
藏族在我国境内人口约706万余人,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辫发、金银珠玉饰品、对比强烈的色彩等。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
男式藏袍的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或绸子底边。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两袖束在腰间。
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两种,夏秋两季的藏袍无袖,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长于胳膊一至两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舒展飘逸,潇洒自如。
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
男女穿的藏靴,底高两寸,靴靿高至小腿以上,靴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绣有图案花纹,靴头向上隆起。
藏族男女喜欢佩饰:耳穿大环、手腕金银、顶戴珠链,尤其是在腰间,男挎长剑、女佩腰刀,更显得粗犷壮美。
2、门巴族、珞巴族服装
门巴族人口约1.1万,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因长期和藏族人民密切交往,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
门巴族服饰受藏族服饰影响很大。门巴族男女大都穿毛织氆氇[pǔlu]长袍,系腰带,足蹬牛皮软底长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氆氇相配缝制。
门隅的门巴族穿红色的软靴,墨脱门巴族多是赤足。无论男女都戴铜质或银质的手镯。成年男子的外衣称作“秋巴”,腰部挂一把砍刀和一把叶形的小刀。
门巴族有一种叫“八拉嘎”的小帽别具特色,帽顶平,用蓝或黑色的氆毯做成。帽前有缺口,帽檐镶红色氆边,翻檐镶金黄色边。戴帽时,男子是缺口在右眼的上方,女子是缺口往后。
珞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仅有4237人!主要分布在藏南地区。“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传统的珞巴族服装特点是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穿过膝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绑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男子多穿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着藏式长袍。博嘎尔部落男子的帽子更是别具一格,用熊皮压制成圆形,类似有沿的“钢盔”。帽檐上方套着带毛的熊皮圈,熊毛向四周蓬张着。帽子后面还要缀一块方形熊皮。这种熊皮帽十分坚韧,打猎时又能起到迷惑猎物的作用。
3、羌族服装
羌族人口约31.29万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及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
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羊皮坎肩两面穿用,睛天毛朝内,雨天毛向外,防寒遮雨。
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
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都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
妇女包帕有一定的讲究:姑娘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
女子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喜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戒指等饰物。
4、彝族服装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人口约983万。
彝族历史悠久,是我国具有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而各地服饰差异大,不同服饰近百种。总体看来,男子多蓄发于头顶,头上缠着青蓝色棉布或丝织头帕,头帕的头端多成一个尖锥状,偏于额前左方,彝语称为“兹提”,汉语名“英雄结”。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男子以无须为美,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
妇女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和云南的彝族穿裙子外,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
摘抄自书籍《中国服装简史》王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