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对我们的影响

马太效应,一次偶然看到这个词,有点闷,于是我就查查相关的书籍,了解了一下,分享一下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它表达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三个仆人原先的财富是一样的,到最后却相差悬殊。最终差距的形成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王回来前,他们各自去做生意,这时的差距是他们自身因素(如努力)造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国王回来后,国王对他们进行奖惩,这时的差距是外界原因造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第二阶段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建立在第一阶段的结果的基础上的,而第一阶段的结果又取决于自身的因素,所以开始时自身因素的一点小差异导致了后来的差异,再后来,差异进一步放大,连锁传导使得马太效应产生了。

这就是马太效应,它是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在1973年正式提出的。“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用这句哈概括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在经济上,马太效应也反应了一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对于莫顿说的这句话,这个例子将更好的解释其中的意义:在同一个项目上,一个声誉和奖项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也可以说明马太效应,比如说:地价越拍越高,房子越涨越抢,越抢越涨。前一阵的股票热现象,在股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于是,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通过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群手中,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马太效应可以归纳于:“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马太效应——两极分化现象 2017年7月2日 编辑:曹友宝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曹友宝阅读 872评论 1 0
  •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学生Yahui阅读 1,060评论 0 9
  • “不要把你的情绪发在别人身上。”在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在想,世界上哪有这么讨厌的人,自己不喜欢就不...
    纵然相逢应不识阅读 2,077评论 0 0
  • 有人说,相遇是缘。 相遇而没有在一起,则叫有缘无份。 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感情所有的样子,一见钟情、日久生情、闪婚...
    哦安全感阅读 1,052评论 0 0
  • 马太福音25:29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吸引力法则 有一种我们看不见...
    夏沫er阅读 26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