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佛上次还跟我嘀咕说,“下次一起去山西看看可好?”。
结果现在,人家自己去了。山西的哪里和河南的哪里,给我看个背影,和一组照片。
朋友圈里见了照片,还读到谜语式的图片说明。
匆忙间看过去:骄阳,黄土,老庙,老洞窟,老菩萨,……。
我问她:“眼睛吃饱了?”
她说:“过饱!”
小佛惜字如金,喜欢一句话浓缩几层意思。
她的解释是:懒,多写一句话是很要命的力气活儿。
但被她挑上的词很不一般,她文字看过去,好像暗中窥物,影影绰绰,隐光含曜。
关键是:第一次读到时爆发的感觉,回头再找,细细的找,却未必得见。
好像你走了一条风光旖旎的路,觉得好美,想再看一次。可看到的,竟然是另一番风光。
小佛写的下面这一段,很是她的风格:
“记录片放的山西大娘们捏吧捏吧的花花绿绿的馍馍,我看进去了。
只是我不知道美好食物的深处,有着无数无穷尽的历史文化以壁画泥塑木构砖塔石雕的面貌铺陈开来堆垒起来……”
她写字惜墨,连标点符号也惜。这长句子让我读起来,觉得喘不了气。
还好中国字有个好处,读到“壁画泥塑木构砖塔石雕“,我不用逐字逐句,眼前已经升起了一片带细节的古建筑图画。
我发现了,
就是这些古代地名,
带给了我一幅没展开的画卷,和画卷外的故事。
这丫头这天在拍上面几张照片时,只顾后退找角度,竟然被身后的浅浅台阶,绊了一个大跟斗。那是搬空了佛像后留下的一个台座。
你看看她爬起来后的感悟,作偈作诗了:
“如果没有四仰八叉的这一跤,也就没有瞬间安静下来上灯添油绕塔礼佛的机缘了。罚与赏在那一刹那。始于近1500年前的北齐佛窟,佛的像几乎都被盗走,但在这空间中佛的精神却一直存在,以至于惩罚我一路走来的怠慢,奖赏我千里迢迢的膜拜。”
我现在拷贝她那些句子时,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我只顾找句子里的“精华”,无意间过滤了句子里面的地名,佛窟名还有朝代名,这是让她的句子忽然变了风景的原因。
原来,汉字里面的名字,本身就是满载历史,充满画面感的记忆符号,绝非仅仅字义本身。读者如我,听说过这些历史和穿插在历史中的故事,那文字就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一大篇被浓缩了的时空画卷。
壮哉,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