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惊坐起、再读却无痕

小佛上次还跟我嘀咕说,“下次一起去山西看看可好?”。

结果现在,人家自己去了。山西的哪里和河南的哪里,给我看个背影,和一组照片。

朋友圈里见了照片,还读到谜语式的图片说明。

匆忙间看过去:骄阳,黄土,老庙,老洞窟,老菩萨,……。

我问她:“眼睛吃饱了?”

她说:“过饱!”


小佛惜字如金,喜欢一句话浓缩几层意思。

她的解释是:懒,多写一句话是很要命的力气活儿。


但被她挑上的词很不一般,她文字看过去,好像暗中窥物,影影绰绰,隐光含曜。

关键是:第一次读到时爆发的感觉,回头再找,细细的找,却未必得见。

好像你走了一条风光旖旎的路,觉得好美,想再看一次。可看到的,竟然是另一番风光。


“……一早的自助早饭有点狠   浊漳河谷的一天,所见皆更狠!再住一天,我得缓缓,缓缓”


“志山第一课,地理:空仓岭,羊头山,韩王山大粮山圣佛山,沁河,丹河,浊漳河,第二课,历史:秦、韩、赵、魏。我们的车由南向北行进着,我们右手那边的山丘里,是长平之战的40万白骨。法兴寺,十二圆觉,宋崇庆寺,十八罗汉,宋观音堂,各路神佛神衹,明仿佛我们是可以上溯到历史长河的那段时空,因着迷人聪慧的老祖宗们的手艺”


“栌斗散斗异形斗,慢栱华栱泥道栱,下昂耍头撩檐槫……吧啦吧啦吧吧啦” 


小佛写的下面这一段,很是她的风格:

“记录片放的山西大娘们捏吧捏吧的花花绿绿的馍馍,我看进去了。

只是我不知道美好食物的深处,有着无数无穷尽的历史文化以壁画泥塑木构砖塔石雕的面貌铺陈开来堆垒起来……”

她写字惜墨,连标点符号也惜。这长句子让我读起来,觉得喘不了气。

还好中国字有个好处,读到“壁画泥塑木构砖塔石雕“,我不用逐字逐句,眼前已经升起了一片带细节的古建筑图画。


小佛继续惜墨:”北响堂山石窟,河北邯郸附近。“


我发现了,

就是这些古代地名,

带给了我一幅没展开的画卷,和画卷外的故事。


“长治观音堂,悬塑”


小佛后来拍了公车上的壮汉,和街头的少女,说他们的脸和身形,像极了这里的和敦煌壁画上的仙人们。她的原文是:“在中原的深处 /千年不改的将军模样 /千年未易的妙音面容”。


这照片,让我想起了在外国看到的古迹样貌,竟然非常的熟悉。人类的古代文化,一脉相通?



石壁上的残光,透过千年的尘埃闪现


这丫头这天在拍上面几张照片时,只顾后退找角度,竟然被身后的浅浅台阶,绊了一个大跟斗。那是搬空了佛像后留下的一个台座。

你看看她爬起来后的感悟,作偈作诗了:

“如果没有四仰八叉的这一跤,也就没有瞬间安静下来上灯添油绕塔礼佛的机缘了。罚与赏在那一刹那。始于近1500年前的北齐佛窟,佛的像几乎都被盗走,但在这空间中佛的精神却一直存在,以至于惩罚我一路走来的怠慢,奖赏我千里迢迢的膜拜。”


我现在拷贝她那些句子时,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我只顾找句子里的“精华”,无意间过滤了句子里面的地名,佛窟名还有朝代名,这是让她的句子忽然变了风景的原因。

原来,汉字里面的名字,本身就是满载历史,充满画面感的记忆符号,绝非仅仅字义本身。读者如我,听说过这些历史和穿插在历史中的故事,那文字就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一大篇被浓缩了的时空画卷。

壮哉,汉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