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着电影《书店》给我的回味和隽永入睡,竟然收获了一夜好眠。 英剧果然是治愈系的。
一个寡妇,因为想开一家书店,在一个鳏夫和一个孩子的帮助下,与小镇的权势人物及利益圈子交战的故事。也是一个历经波折的脆弱之人想要重建生活秩序,面对排挤与驱除努力保持尊严的故事。
反转
格林夫人的头巾孤独地在海风中飘荡,善良的她终于不敌小镇人的虚伪和阴险,被迫离开。“她只是想在镇里的老屋开一家书店”,但这一梦想却被人联手绞杀。一张张窗户后面的脸冷漠地注视着这一切,他们终于得逞了。
就这样走了吗?怎么能咽下这口气?她怎么不放火烧了那个屋子?
我感觉胸口憋了一股气,期待剧情给我一个反转。
反转来了。书店曾经的帮手、酷酷的女童克里斯汀为格林夫人完成了这个“复仇”。 她从书架上取下格林夫人推荐给她的那本书,将取暖灯故意“忘”在了屋内,跑去码头送格林夫人。格林夫人站在渐行渐远的船上,望着眼前唯一的送行者,又惊又喜,满眼含泪。 突然,她看到了小镇上空升腾起的黑烟,着火了。格林夫人惊讶地望向克里斯汀,在她的眼里看到了答案。是的,是老屋。 那间空置了五年无人在乎,格林夫人租下来开书店后就成为小镇话题中心的老屋,“意外地”着火了。克里斯汀像个战士,给了小镇以嘉玛特夫人为首的阴险狡诈之人有力的一击,以此表达对格林夫人的支持和喜爱。
若干年后,成年后的克里斯汀也开了一家自己的书店,那蓬松的头发依然像火一样炸裂,一如既往地酷。画外音“有书的人不会孤独”。
勇气
格林夫人是个寡妇,深爱的丈夫战死后,她选择来到风景优美的海滨小镇,想在这里开一家书店。小镇成立几百年来还没有过一家书店,她和书店的到来,给小镇带来不小的风波。
老屋虽然属于小镇资产,但已经被闲置了五年,低矮潮湿、无人问津。可小镇人的心理就是这么扭曲,宁可空着腐朽,也不愿意租给格林夫人使用。小镇权势女王嘉玛特夫人动用所有资源和人脉,法律、律师、金钱,想阻挠格林夫人在此开书店。
面对来势汹汹的阻挠,格林夫人没有退却,依然充满勇气坚持自己的梦想。书店开张那天,她望着店招激动地哭了。她和丈夫在书店认识,又一起在书店工作。对她而言,书店不仅是生活的来源,更是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处。
因为爱书,也因为勇敢开店的行为,格林夫人与小镇上的乡绅布伦迪斯先生惺惺相惜,建立起了某种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关系。
格林夫人的到来,让老屋焕发出了光彩,也成为小镇人喜欢的聚集地。这样的结果是嘉玛特夫人所不愿看到的。于是更加变本加厉,联合律师等人玩阴谋诡计,不惜让侄子专门立法针对书店。
布伦迪斯先生为格林夫人出头,找到嘉玛特夫人当面对质,不幸突发旧疾,倒在了回家途中。格林夫人伤心欲绝,书店生意惨淡,小镇已无立锥之地,她只能将书店贱卖,被迫离开。
格林夫人有勇气对抗反对之声,因为她需要捍卫自己的梦想; 但她没有能力与一帮虚伪阴险之人进行周旋,她不会也不屑玩弄人心。 善良是她的底色,却不能保护自己。
被生活冤枉的人
好电影是因为有好故事。
电影《书店》改编自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
这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有三个孩子和一个酒鬼丈夫。她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挣钱生存和养育孩子身上,等到三个孩子成年之后,她才开始了写作。在尽到责任和实现自我发生矛盾时,她选择了前者。
生存是艰难的,丈夫从北非战场回来后开始酗酒,最终被吊销律师执照。为了养家挣钱,她先后做过教师、书店店员等职业。很长一段时间,一家人只能住在泰晤士河上的旧驳船上。每到涨潮和退潮时,家就开始摇摆不定。 对于一个读书时代就怀着作家梦的人来说,如此窘迫的生活一定是刻骨铭心的。而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最终被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用到了写作中。
佩内洛普说过,自己会被那些似乎生来就会被打败或深深迷失的人所吸引——“他们愿意承担世界强加给他们的条件,但尽管他们有勇气,尽了最大努力,他们还是未能屈从于这些条件……我写作时,就是想为这些人发声。”
“我认为传记应该写给你敬佩和景仰的人,小说则写给那些被生活冤枉的人。”
“我一直忠于内心最深处的信念,我指的是生来就被打倒的人的勇气,强者的脆弱,因误解和错失良机而产生的悲剧。我已尽力将这一切视为喜剧,否则我们又怎么承受这一生呢?”
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有人都是或者曾经是“被生活冤枉的人”,所以才能在电影和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正是这些映射,打动了我们。
另外,本片的服装和摄影都非常值得称道。格林夫人受到了那么多命运的不公平对待,但角色依然优雅,保持着一个英国女人的尊严和崇高。各式美丽的花衬衫和与之精心搭配的针织开衫,再加上包臀裙,还有各种大衣和斗篷式风衣,实在是太美了。 包括摄影,保持了英式品格的含蓄与内敛,没有过度渲染,反倒留白充裕。某种欲言又止和欲说还休,反倒让人回味无穷。
英国小说和英国电影的气质一脉相称,都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