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和写作群里好友探讨大家走偏了的专业,我恐怕永远也不会再回头去认真审视自己那盲从了的中考志愿、高考志愿和考研志愿。
我高考前的学生时代是在一个小城市度过的,那里的重点高中只有一所,每个年级有六个班,五个理科班和一个文科班。5:1的比例就像是一种无声的投票,告诉我们“学好数理化”才是正途。
但我爱语文、爱历史、甚至爱政治,爱与文科相关的一切。
小学的时候,我最大的乐趣是写文章、投稿、发表。我是那个小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学生,至今我还记得报纸的名字叫《中国少年报》。我爱阅读、爱背诵、爱创作。在那个小小的年纪,我的一切课外时间几乎都给了阅读。
只是在那时,我不懂这是爱,更不懂人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这个道理。群友素馅丸子写了她因为选择文理科和母亲拼死抵抗的故事。可悲的是,我连这个意识都没有。
依稀记得初中毕业填报文理科志愿,是在一个类似初中同学告别会的轻松气氛中完成的。大家带着结束了中考的喜悦,聊着天,随意地写下那两个字。
并没有人关心什么是文科,什么又是理科。没人去想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它会指引你走向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没人因为这个选择而纠结,也包括我。
在那个偏远的地方,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我选择了盲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以全市第二的中考成绩进了理科三班,成为了同学们口中的扛把子。
然而,我扛的并不轻松,高中三年,是我被理综折磨的三年。
任凭我怎么努力,依然搞不懂光滑界面上的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受力关系,分不清化学键更想拴住哪个小球。
高中毕业,我以全校女生前三的成绩考进了所谓的985、211大学,家长们开心,老师们欣慰。只有我,看着140+的语文和英语,和不及格的理综,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为什么,有种对不起自己的感觉。
无论如何,大学还是要上的,志愿也还是要盲从的。
在听了大姨妈们关于就业率以及铁饭碗的慷慨陈词后,可笑的我,本科读了物理系,之后,又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小跑着读了计算机硕士,最后一个冲刺,进了大型国企。
没错,为了工作机会,我就这样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道路上一直读到了硕士,若不是我拼死抵抗,也许还会多一个博士。
时至今日,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仍然专业对口地在我不喜欢的岗位上工作,每当别人羡慕我工作稳定时,我总是默默地笑笑,生怕自己这个老阿姨的胸膛里那颗依然躁动的心被人看穿。偶尔也会做做换工作的梦,在梦里我有时是个畅销书作者,有时是个热门公号写手。
每当看到那些活跃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我都会由衷地羡慕,他们所散发出的那种追求理想的光芒,炙热的,让我觉得耀眼。
想必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经历了迷茫、 承受了压力,却也正是在那些关口,坚守了初心,抵挡住了这个社会对于专业那些根深蒂固的误解,咽下了大姨妈们那些“都是为你好”的劝说。
所以,他们值得被厚爱,配得上这份幸福。
而我们的失败,往往就在于总是让理性战胜了热情。理性告诉我们,该听从大姨妈们说的,选择热门专业,好!就!业!但其实,专业的冷与热从来就不是绝对的。
上海发布的2016年度10大本科专业预警,就包括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闻学、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新闻专业从当年的热门专业,成为如今被红牌预警。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上海交大近几年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在2005年之前,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最近几年,由于出口放缓及专业门槛低等原因,它的就业形势变得低迷,结果就由热门专业成为冷门。
所以,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你,请暂时忘却热门专业、就业率、行业天花板、平均薪酬待遇这些人生导师们惯用的词汇,擦干大姨妈们溅在你脸上的吐沫星子,静下来,和自己聊聊,问问你的心之所向,毕竟,鸡汤点说,任何行业做到顶尖回报都是巨大的。
而对于已经错过了那些路口的我们,可以尝试拓展我们生活的维度,摆脱二维扁平人生,也许小叉路上也有我们要的精彩。
后知后觉的我,上个月发现了简书,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境遇的简友,他们也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无法破釜沉舟地改变,却也没有被生活打败,执拗地在这一份田地上耕耘自己的爱好,笑看花开,静待蝶落。
这一条小路,虽蜿蜿蜒蜒,却也只进不退。现在,我也走在了这条小路上,重新开始看花开叶落、听鸟诉虫鸣,待有朝一日,我这条小路,能与哪条大道接壤,我必定不再辜负这个选择,风里雨里,一起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