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巷村假期社会实践心得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这个暑假,我在助力石巷村特色农产品营销宣传实践团队里参与了三下乡的实践活动。虽然实践过程中有苦有甜,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夏天。


团队成员在栗园农家乐休息

实践第一天,我们六点半在车站集合,经过三次转车后来到了石巷村。到达之后,大家直奔村委会,向村长以及其他村干部大致了解了一下石巷村的农产品种植情况。他们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石榴,并且告诉我们石榴园的集中种植基地。

我们在路上发现的景色优美的一处地方稍作休息,接着出发前往石榴园,在去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奶奶,我们就向她询问了一些关于石巷村的情况,老奶奶非常热情,将她自身的情况告诉了我们,经过简单交流,我们对石巷村的部分状况了解了不少。接着我们就告别了老奶奶,继续进行我们的实践。

随后我们看见了一家农家乐,向农家乐主人进行简单询问后,我们知道这是一家已经倒闭了的农家乐,而倒闭原因就是经营不善,宣传力度不够,客源大部分都是熟人介绍来的。随后我们又向农家乐主人询问了有关石巷村石榴的情况,他告诉我们,因为石巷村位于山区,土地比较肥沃,所以能够结出非常甜的石榴,但卖相不是特别好,个头比较小,所以销量不好

之后,开始下起了雨我们就不得不往回走了,第一天的实践就这么结束了,有点不甘心,却被这里宜人的景色舒缓了心情。


负责人在和石榴种植户交谈

实践第二天,我们仍然早早的来到了村子里,沿着昨天走过的山路又往前进了不少。我们爬到了山顶,又找到了一家别有洞天的农家乐。我们找到农家乐的主人了解了具体情况,在大叔的热情配合下,我们迫不及待的问起了关于石巷村和这家农家乐的具体情况。大叔向我们介绍到,石巷村的特色就是石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石榴,像他的农家乐里面同样也有很多的石榴树,除了石榴,李子、杏子、梨子、桃子、板栗等水果都可以在周围见到。他提到,一般游客来这儿吃东西,都会自己采摘水果,然后带回家,因为农家乐味道正宗,很多人慕名而来,每到傍晚总会有顾客来这里吃饭、采摘。然后我自己在里面走了一圈,的确十分吸引人。

和大叔聊着聊着,时间就不早了,太阳逐渐悬挂在头顶,我们只好与农家乐的主人告别,下山与陈保玲老师汇合。

稍事休息之后,在陈保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继续访问了村委会,刚进村委会,村长和书记他们就热情的迎接了我们,并认真耐心的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在我们提完问题后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就告别了村委,回了学校。

最后一天,为了更好的了解石巷村的优势与不足,在指导老师的提议下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村子——宗洼村,一个以农业种植为主要产业的近郊乡村。

这里规整的房屋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随后的几个问题,书记也一一为我们解答。村子里大概有一千多人,与石巷村相同的是,这里留守在村里的居民也大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很少能看见青壮年的身影,土地大都是自己种植,种植园有大的也有小的;但不同的是,这里的水果大多数是外面村子外面的人前来来采摘,而不是拉出去卖。在既减少了运费、避免了水果的损坏的同时,还节省了一大部分劳动力,给村子带来了很高的收益,使得村子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


两村在我们的细心比较之下确实发现了一些共同点与不同点。我们以此为基础做了一些研究与提议。毕竟我们选择在石巷村实践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够发展的更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