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女儿睡着以后,我做完了“21-Day习惯养成”挑战活动的策划,在这期间心里始终有点小兴奋,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在过去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每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努力的时候,心情便会如此。然后又稍有不安的发布在公众号上,之所以不安,是因为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响应,或者会不会招来别样的眼光?
事实证明,在努力改变现状的道路上我并不是形单影只,从早上到午饭期间,已经陆续有23位朋友报名参加,他们有我多年的老友,有网络上志趣相投的朋友,有积极向上的同事,我知道他们并不只是单纯的想支持我,而是都迫切的想看到21天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变化。
在此之前,我的生活不能说是“一团糟”,也可以形容为浑浑噩噩,做什么事情都很拖延,我也相信“拖延症”普遍存在在每个人身上,只不过有轻有重,如果不能及时遏制,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斗志。
那么一直纠缠我们的拖延症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揭开“拖延症”的面纱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
有些人是希望通过拖延来逃避困难或者旷日持久的任务;有些人是因为缺乏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他们担心一旦把事情弄杂,就会在别人面前漏出马脚,而什么都不做反而会相安无事;有些人是通过拒绝付出努力,来表达对别人的愤怒。总之,我们总是在面临艰难的选择并被要求立即做出决策时,拿拖延当做一种缓冲的办法,以为什么都不做,或者推迟行动,困难会消失。然而这种做法就如南辕北辙、逆水行舟,非但无效,反而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拖延症是如何“害人”于无形
现在给大家举一个在我身上发生的事例,看看拖延症是怎样悄无声息“杀”我于无形之中。3月份,原来与公司合作的广告公司合同到期,需要重新招标、制作招标方案,在拖了一个多月以后的一天,我才准备着手制作,然而当我坐下,我却退缩了,下面就是当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1)早上8点我准备开始制作招标方案,按照采购部的要求,我需要统计和计算出2015年2月~2016年2月费用趋势,以及全年各个单品、材质所占的比重,每个月30多项,各项材质、单价都不同,对于一个文科毕业生来说,计算这些还不如杀了我!
(2)正当这时,有其他部门同事邀请我指导她如何制作视频,问我是否有时间?我当即回答:“有有有!”不是我多么乐于助人,虽然我也很乐于助人,但是此时此刻,我真的想快点摆脱“招标方案”带给我的困扰。
(3)同事毫无做视频的经验和基础,需要从头开始教,但是我很开心啊,教了近两个小时,我甚至期待越久越好,直到她离开的时候我还再三叮嘱:“有不明白的随时找我哈!”
(4)同事走后,我又想起昨天的韩语课程还未复习,明天上课被提问不会怎么办?于是有拿起韩语课本,在这一刻,我听到拖延的声音——它又一次降临在我的工作中。我想,下午上班,我一定开始做方案。这个想法让我心里宽慰了很多,我开始专心的复习韩国语。
(5)半个小时候后,我合上课本,想起集团全球公益活动日稿件需要修改,于是又打开word。总之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脑子里似乎有两个小人在你推我拽,一个宽慰我,一个谴责我,然后又一起附和我。
(6)转眼下午上班,领导走过来,问我方案推进的怎样了?我无言以对,只能承诺马上提交。于是我不得不强制自己屏蔽掉其他事情,完成方案。提交方案后我却懊恼不已,开始自责,为什么没有早点开始而让领导催促?并发誓下次一定要早点开始。
摘掉“我是拖延症”的标签
长久以来“病入膏肓”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不采取措施,诸如此类的事情依然会自动自发的在我身上循环往复,而且如果继续走在拖延的路上,我会离高效、成就、梦想,等一切正能量的词越来越远,而那些拥有高超自制力,又能坚持不懈的人,将毫无争议的进入优胜者之列。
如何摆脱拖延症?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摘掉“我是拖延症”的标签。有一句话叫做“担心就是诅咒”,你越是担心、抑或默许,或者不断的向别人陈述某一特征,它都会加速变成事实,而且越来越严重。因此,当你主动认领“拖延症”这个标签的时候,就会面临着一个风险——你别无选择,在向拖延症靠拢。所以,我们要毅然决然摆脱这种心理暗示,走上“战拖”的道路。
心理学家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方法,最常用的战拖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注重内心成长和价值观梳理,强调从拖延的根本原因入手,化解负面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强化行为的改变,从未不仅实现拖延行为的减少,更是谋求对自己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接纳;另一种注重任务解决和时间管理,强调聚焦于任务本身,挖掘并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在最酸的时间内克服障碍,实现目标。
从效果来看,第一种方法似乎更彻底,也更有利于反复,但是改变周期较长,可以称之为“长期战拖”;而第二种方法,常用于对已经拖延问题的解决,可以称之为“短期战拖”。是釜底抽薪,还是扬汤止沸,二者各有千秋,到底选哪种方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看你的“病情”轻重啦!
不管选择哪种,要始终相信“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理由。相信今天和我一起走在战拖道路上的伙伴们,当你开始行动,就已经是在终结拖延症,不管是选择了个人成长,还是健康养生,抑或增进亲子关系,21天之后,都会心有欣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