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经有幸在现场听过单院长关于这个主题的分享,聆听他娓娓道来自己对故宫博物院的变革。
虽然自己与他从事的是完全不相关的领域,但他的理念,他的思考,他对文化发扬与传承的态度,都让我深受启发。
近日,偶遇这本书,读罢,有机会利用文字系统梳理了他对整个这些内容的脉络,让我看到了又一个「黄金圈思维」从WHY到HOW到WHAT的实践。
并且又一次领会了从战略到战术,层层推进,用思想指导工作的思考和工作方式。
今天,就来分享一点阅读此书后的心得。
- 1 -
书名中,单院长自称是故宫「看门人」,那么,他首先讲述的便是「如何看好故宫」这一基本工作。
因为只有照看好这个庞大的文物宝藏,才有机会让更多人接触到故宫文化的魅力,才有机会把它分享给更多热爱它的人。
在这一部分,单院长以「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为目标,从保护文物、保护建筑入手,通过做好防盗、防震、防火和建筑防护工作,提升了故宫的形象和安全级别。
不仅如此,单院长还通过开展「故宫学」的研究,筹建故宫文物医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故宫文化的研究中。
- 2 -
完成了第一步故宫的保护工作,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故宫,了解故宫,从而更好地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达到这个目标,单院长从两方面展开工作。
一方面,提升故宫的参观品质,让每一个来到故宫的人都能感受到更好的参观体验(作者语:「更有尊严地参观故宫」),通过提升故宫的展区面积,将更多仓库里的展品有机会展示给前来参观的人。
在这一部分,他们通过调整售票策略,增加网络售票、预约售票,调整男女厕所比例,增加休息用的长椅等等,让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有更好的参观感受。
此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为了增加展区面积,将原来在故宫内办公的诸多机构「请出」故宫,其中不乏自己的上级机构(国家文物局)等。并且,他们也不断地开放「游人止步」的区域,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领略这里的文化积累。
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讲解志愿者队伍,用更高品质的讲解服务,让游客理解这些展品,使人们对故宫的认知从故宫建筑群提升至「故宫博物院」。
- 3 -
让更多的人更加深入地接触故宫文化,让更多的故宫元素与国人建立连接,让更多的故宫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他们提升工作的第三步。
在这一步中,他们通过打造故宫品牌,与百姓建立品牌连接。
无论是建设自己的自媒体、APP,还是打造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都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故宫文化。
「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的文创产品,每每上新便脱销,即是他们工作成绩最好的证明。
与此同时,通过与海内外更多博物馆开展联合展出活动,让故宫里的文物「走出去」,方便更多不方便到故宫参观的人们。
此外,通过参与「国家宝藏」节目,让更多故宫的文物故事走进千家万户,让故宫文化深入人心。
并且,更多故宫主题的公共教育活动,更多主题讲座,以及专注人才培训的「故宫学院」的设立,也有利于故宫文化的传播。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不仅读到了这个当年的故宫博物院掌门人对故宫文化传播的贡献,读出了他对故宫这一品牌的思考,更让我理解到了他们「故宫人」想让这个六百年积累的「故宫」走进百姓,让国人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用心付出。
番外篇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这样一段话,也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北京户口」沉甸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