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二】原文
这一章的内容在前面已经有所讲到。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用满三千大世界的所有的宝贝用来布施,这个福德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读写金刚经,哪怕是四句偈,自己践行或者为他人讲说,前面的福德连后面的福德的百千万亿分之一,无穷尽大的数分之一,都比不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读懂金刚经的话,就不会著福德相。如果著福德相的话,那福德也就是可以去数去衡量的,可是如果不著福德相的话,那福德也就是无法去数,无法去衡量的。这样释迦摩尼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出不住相的奇特之处。
可能有人经常挂在嘴里的是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功德,那这样说就说明这个人还是在著功德相,这样也就偏离了佛祖讲解金刚经的本意。释迦摩尼讲解金刚经是为了指示弟子实相为何?实相非相,非非相,如果执着于实相也就是偏离这个本性了,所以就是不能够住相,不住福德相,不住罪业相,等等如是。
【三】提问
1、个人要如何来看待福德?
人生作为一段过程,有福德与没有福德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福德的作用可能就是会帮助个人有健康富足的生活,可以去趋吉避凶等。这样能够有福德不仅对于自己,对于身边的人也都是一件好的事情。
2、如何来积福德?
释迦摩尼所说的布施,也就是积福德的方式,可以去做财布施,可以去做法布施,可以去做无畏布施,也就是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可以去想想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事情,这样就是可以来积聚福德。这样其实是可以时时刻刻都是在积聚福德的,哪怕是心念也是积德的方式之一。
3、不住相布施?
因为金刚经是讲如何来证见本性的文章,所以就是不住相是最为重要的。否则执着于布施,执着于福德相,那这个还是未见本性,这样其实也不是金刚经的本意。而且释迦摩尼也说,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