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房兵曹胡马》
此诗是老杜青年时期诗作。那时的他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伟大志向。这首诗可谓是纯写实主义,可作为咏物言志最典型的代表之作。前半篇写马之形,大宛yuān之地胡马最为盛名,其骨瘦如棱(那是一个以丰腴为美的年代,正所谓“燕瘦环肥”。而老杜却偏偏认为马瘦才为美)。此马双耳似刀劈之竹筒(《齐民要术》曰:马耳欲得小而促,状如斩竹筒)。写马之迅捷,不写四蹄生风,而是用风入四蹄,实在是来得巧妙(《拾遗记》曰“曹洪所乘马曰白鹊,此马走时唯觉耳中风声,足似不践地,时人谓乘风而行也”)。老杜真是一位丹青妙手,只写了马之瘦骨、耳如竹劈、风入四蹄,几句话就在我们面前活生生的呈现了一幅“赤兔胭脂”之画面,正所谓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其写意传神的功力无可匹敌。(“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㩳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皆为此等境界)
诗的后半篇则是写虚,但句句话却又紧扣主题。这首诗,前面用大段文字描绘骏马的风采来衬托出最后一句“万里可横行”,寄托了诗人一心报国的情怀,从中我们看到了老杜的精神与意志。至“真堪托死生”之句,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人将生死托付于马,而是二者相互依托。试问读诗诸君,何如才能生死相托?必是知己、君子、必是大德之人。“士为知己者死”,所谓死生相托,一定是你将生命交付给了懂你、知你、信你的那个人。这不也暗示着杜甫一心想为明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期盼吗?
这首诗和《画鹰》一样,用浦起龙的话来讲,是诗人年轻时的自身写照。年轻时的杜甫,心中就已经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与“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一样,都是诗人希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才华的一种向往。
这首咏物诗,用前人的话来讲“前辈言咏物诗戒粘皮带骨,公此诗前言胡马骨相之异,后言其骁腾无比,而词语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前,区区摹写体贴以为咏物者,何足语此?”浦起龙评此诗“鍊局之奇峭,一气飞舞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