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与男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是确定关系之后的第一次两人单独出行,回程路上,朋友问起“不是说旅行是情侣感情的检验标准吗?你们这次旅行感觉怎样,感情有没有升温?”
没有很好的回答朋友的这个问题,我们的行程从确定城市、订票到制定攻略、吃饭、拍照没有任何冲突和矛盾,我负责往返大交通的预定,他负责旅行地的每日行程安排和餐饮的选择。因为是去他家乡的城市,我自觉的没有参与任何景点和饮食的攻略选择,同时不参与选择,我也不会发表任何好或者不好的意见,完全跟着走。旅行中途算是有两个小小的突发事件,一件是他因为感冒呼吸道感染去医院挂了一次点滴,生病不是个人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因此我全程陪同。另一件是第二天我也被影响身体不舒服嗓子发言,上午一起去了海洋公园之后,出来不想去下一个景点了,提议去做足疗,他也是欣然同意,立马搜索了附近的足疗店。
如此看来,我们在旅行方面该是合拍的,但这也不能说明感情一定是没有问题的。旅行是检验感情关系是否合拍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决定感情是否长久的唯一的检验标准。人之所以复杂也是因为人的感情、人心很复杂,哪怕这个人在周围朋友亲人眼中已经渣到不行,一遍遍伤害自己,还是会义无反顾地爱上他;哪怕知道这个人不爱自己,心有所属,也要强行把这人禁锢在自己身边;影视剧里我爱你,你爱她,她爱他的桥段会觉得狗血,但现实可能比影视剧中的情节更加抓马。感情的产生大多数时候没有标准,没有理由,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喜欢和爱是看见,看见你的好,也看见你的不好,你的好让我欣喜,你的不好我也能包容。感情的关系是也可以存在多种状态,我们可以很相爱,但就是不能一起旅行,那各自旅行也好的。
旅行检验感情是检验了什么?旅行检验的是两个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处事原则等等,平时的相处与磨合无非也是这些,但旅行将两个人压缩在24小时不间断相处的空间中,更容易展示和暴露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如果不能很好的从日常生活的相处中去判断这个人是不是适合自己,三观是不是一致,那可以试试一起去旅行,给自己对关系做判断提供一些参考。
旅行是如何检验感情的?通过一些问题的答案和行动的选择来体现的。
比如旅行观-选择哪个城市哪个景点?是喜欢人文风景还是自然风景?喜好不一致时如何平衡彼此的喜好去确定城市?是倾向提前搜索旅行攻略按照攻略“特种兵”一样打卡还是选定几个大概的景点,根据实际的出行随机组合?景点是关注拍照的上镜度还是关注历史人文的深度了解?是为了尽量多去一些景点可以牺牲掉好好享受美食的时间还是主打一个悠闲、美食之上?
比如消费观-住宿是选择相对便宜一些的便捷酒店还是靠近景区体验度更好的高端酒店?出行交通是火车还是飞机?目的地交通是为了省钱尽量公共交通或者骑行、步行还是可以打车、租车?景区的一些收费的项目要不要全部体验?一人觉得贵花钱不值当,另一人想体验时该如何处理矛盾?
比如责任承担-出行的交通谁来预定?景点攻略和每日行程安排谁来做?行李谁来收拾?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疾病等突发状况如何应对?责任的承担本质上是旅行中责任的划分与承担是否明确,是否有积极承担,遇到了状况是否彼此照顾、互相扶持。
比如情绪控制-飞机晚点了或者因时间耽误没有赶上既定的出行,打乱了整体的旅行计划;预定的酒隔音太差或者服务不好影响住宿体验;网上搜索的景点攻略与实际相差太大不满足期望,尤其在景点选择中有人作了牺牲时;想去的餐厅因为节假日人流量过多排队时间过久;等等如此。当这些情况发生时,是达观的接受?和谐的解决?还是控制不住的埋怨?激烈的争吵?
恰当的回答或者处理了这些问题,能对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知,所以从另一角度想,好的旅行记忆是可以拉近关系,加深感情的。不过,旅行的本质还是旅行,是去远方的散心,是体验不一样风景,是书写两个人的记忆,如果一开始就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待两个人的旅行,容易陷入情绪的陷阱,可能把一点点的冲突和矛盾放大,带着放大镜去挑别人的错,那看到的将都是错处。
因此,关于旅行检验感情,出发点很关键,希望我们都是对一段关系的旅行是从期待和喜悦开始,若是中途发现不适合,是一段不好可能让自己受伤的关系,也希望我们都有随时放弃和重新开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