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从行动开始》
R:(Reading,阅读一个原文片段)
“行动科学管理术”利用“ABC模型”的概念来解释人的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A=Antecedent(前提条件)
B=Behavior(行动)
C=Consequence(结果)
前提条件指的是引发行动的环境。比如,会议结束了(所以你去休息一下);视力变差(所以你戴眼镜);上司对你说“提交企划报告”(所以你提交报告);朋友对你说“请你吃点心”(所以你吃了点心)…这些都属于前提条件。
“在上司的要求下提交了报告”“在朋友的邀请下吃了点心”则是一种行动。像这样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前提条件是必要的,但只有前提条件,无法使行动多次重复。
如果出现了提交报告却没有获得通过、点心很难吃等不好的“结果”,那么人们就不会愿意重复这样的行动。但是,如果出现提交报告后得到了赞扬,点心很好吃等结果,那么人们就会自发地重复这样的行动。就像斯金纳说的那样,行动是受其结果影响的。
请准备一张纸,将整个行动的过程都写出来,关于C(结果),不管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都写出来。
比如让自己变好的行为,如“跑步”,则或许有“体检时发现身体出了问题”“变胖了裤子穿不下”“朋友邀请自己一起跑步”等A(前提条件),或许会出现“跑步之后心情舒畅”“变瘦了”“变得健康了”“感到疲惫”等C(结果)。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客观地观察自己的状态了。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在每项行动之前都会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引发行为的一个环境,但是只有前提条件,无法重复所引发的行为,行动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到行动是否会持续重复,一个好的结果反馈会使行动持续反复,一个不好的结果会终止继续行动。我们需要将整个ABC模型写出来,将所有可能的结果写出来,来决定是否重复此行动,以养成一个习惯。
A1:(Appropriation 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每天都很晚睡,导致第二天起不来,上班迟到,皮肤变差等等问题,为了养成早睡的习惯,然后有加入一个早睡打卡社群(23点之前群内晚安),坚持了几天,最后还是放弃了。
A2:(Appropriation 2,计划与实践应用)
A(前提条件):有时候会上班迟到,上班犯困,影响工作,身体疲惫还长痘痘
B(行动):每天23点之前睡觉
C(结果):第二天可以早起,可以早点出门,不会迟到,身体变好,皮肤变好,还能出门跑步,在朝阳下迎接新的一天,自我感觉会很好。
我会将这个结果写在便签纸上贴在床头,督促自己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