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我团队的郑文娟怎么分享微习惯的,以前也看过这本书,但是看过她的分享,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是郑文娟,感恩遇见我的领路人欣欣和苏董,还有我们团队所有的董事和会务组家人们!给我们安排了这个学习提升的机会!我们一起共同进步吧!
我读到一本书《微习惯》
觉得适合大多数立下了很多flag,却很难一直保持着鸡血满满地去达到目标的朋友!
今天由我来领读,按照国际惯例线子我介绍一下,我叫郑文娟,曾做室内设计,香港韩国代购,16年2月因一盒纯棉姨妈巾做了代理加入了安馨事业!现在安馨官方合伙人也是一名mini店主!
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并没有什么耀眼的履历,只是个普通人。他是个天生的懒虫,也和我们一样,总是立下各种誓言,结果总是坚持不了多久。
2012年,他尝试了一种新方法,从1个俯卧撑开始,实现了大突破。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在本书中,作者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传统习惯养成策略,不能让大多数人坚持下去。同时,他也向我们介绍了,微习惯能让我们长期坚持下去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微习惯,培养出好习惯,实现自己的大改变。
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想培养好习惯,但是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之后又重新开始,又放弃,总是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那么,要认真听接下来的分享哦!
今天我们主要讲微习惯策略是如何帮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养成一个习惯的。
微习惯,轻松消除意志力威胁
我们知道了,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那么,是什么因素引起意志力损耗的?
有研究人员做了分析,发现引起自我损耗的因素主要有5个,分别是努力程度、感知程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这5大障碍,阻止了我们运用意志力策略取得持续成功。而有一种策略,能够消除意志力这5大威胁,让我们继续行动下去。这种策略就是——微习惯策略。
① 微习惯需要非常少的努力,只消耗很少的意志力。
微习惯是怎样消除这些威胁的?下面,我们就一一来看。
当你设定每天写50字的微目标后,你会觉得这是个非常简单的任务,不需要消耗很多精力。
而且,你超额完成任务的努力每次都不一样。有时候,你计划写50字,可能就直接写出了3000字;而有时候你生病或头疼,就只写了50字,这样刚好跟你的目标相符,不多也不少。
而且,你超额完成任务的努力每次都不一样。有时候,你计划写50字,可能就直接写出了3000字;而有时候你生病或头疼,就只写了50字,这样刚好跟你的目标相符,不多也不少。
所以,微习惯策略既严格又灵活。严格是因为它会逼迫你开始行动,灵活多变是因为你可以自行决定要超额完成多少。最重要的是,最开始的行动也不需要什么意志力。
② 设定微目标是降低感知难度的最佳方式。
我们很多人没有养成习惯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将目标定的太高了,比如我们想要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一旦开始背,只有每天达到规定目标,我们才认为是成功。
要是背了两天,突然有一天背少了几个单词,我们会觉得自己没达成目标,内心感到挫败,便很容易放弃。以后想要再开始这个习惯,总会想到自己上一次的失败,于是告诉自己,既然做不到,那么宁可不开始。
但是微习惯策略却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的目标小到不可抗拒,每天背1个单词根本不会有难度,因此我们行动起来,内心也不会有很大抵触
③ 微习惯不会让你产生消极情绪。
所谓消极情绪,就是指不愉快的感觉体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周五晚上,给自己做好了周末的规划,可是因为拖延症发作,结果每件事都完成得不好,这时候你的内心无比挫败,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而微习惯策略和消极情绪关系不大。因为你要做的努力太少了,即使你再精力不足,也能完成1个俯卧撑,所以不会产生消极情绪。
而且,你每次都能完成目标,享受成就感,这个过程本身会带来积极情绪。
④ 微习惯引起的主观疲劳很小。
我们在评估自己的疲劳程度时并不是客观的。如果我们发现目标太高,我们的思维就会判定工作量太重了,大脑就会受到压迫,我们的精力水平就会受到影响,我们感到的主观疲劳就越多,很容易放弃。
而利用微习惯策略,虽然无法彻底消除主观疲劳,却可以有效缓解疲劳。因为阅读两页书,工作量实在太小了,你的大脑不会感到压迫。相反,想到你的微目标,你还会觉得精力充沛。
⑤ 微习惯策略能节约意志力,最大限度保留血糖。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低,人会感到疲惫,因此意志力也会降低,导致我们没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甚至在你身体或精神疲惫不堪的时候,你仍然有精力去完成你的微目标。
由于微习惯策略目标小到不可能失败,几乎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因此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即使你因为血糖含量低而感觉疲劳,微习惯也能让你行动起来。
微习惯,拓宽你的舒适区
微习惯消除了意志力的威胁后,我们开始行动起来,我们的舒适区也会逐渐被拓宽。
我们可以把心里舒适区想象成一个圆圈,而圆圈外就是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比如写出好文章的我们、拥有完美身材的我们,或者是通过阅读拥有丰富学识的我们。
但是,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走出舒适区,因为我们必须让基底神经节接受新的变化,产生新的重复。
通常我们走出舒适区所采取的策略,都是只要能成功就行。我们用尽全力冲到舒适区外,一旦我们的动力和意志力不足的时候,我们就会重新退回到舒适区。
比如你想要练习冥想,但是你坚持不了坐在一个地方半个小时。你可以把目标定为冥想1分钟。
随着你完成了1分钟的冥想,你可能还想着继续冥想1分钟,再1分钟。每天这样做,慢慢地,增加冥想的时间就会变得很轻松,你也能冥想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了。这样一来,你的心里舒适圈就逐渐被拓宽了。
而微习惯策略是让你走到圆圈的边缘,探出脚往外迈出一步,当你继续往外走出去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在逐渐适应变化,你的圆圈会慢慢变宽。
因为这个目标太小了,所以首先你心理上不会排斥这个目标。当你开始行动起来,你就是在你的舒适圈边缘慢慢试探。
微习惯,几乎没有行动阻力
我们的大脑天生抗拒变化,所以当我们开始一个新的行为时,大多数阻力会在两个时刻出现。一个是行动前的阻力,另一个是继续行动的阻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而想要达成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开始行动。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第一步难度太大了,而迟迟不敢行动。这就是所谓的“万事开头难”。
所以开始的第一个动作必须足够简单,我们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而微习惯在开头环节就已经将行动前的阻力降到最低,能够很容易让人开始行动起来。
当我们继续行动时,我们也会遇到阻力。我们知道,基底神经节执行重复任务,而一个新行为会与我们的习惯行为产生冲突,比如我们习惯了不写作,现在要开始写作了,大脑就会自动抗拒写作这一习惯。
而微习惯目标足够小,可以骗过基底神经节,慢慢让基底神经节适应变化,最终产生新的重复,我们就可以形成新的习惯。
最后分享一句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段激励语
以上就是这次分享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微习惯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行动,是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
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
就把手头的每件小事都做好;
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时,
就把离你最近的那件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