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读想象文学,深入探索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如何阅读一本书》耐下心读下来,实在受益良多。

这篇文章主要讲说想象文学该怎么读。另外对如何阅读故事、戏剧、诗提供一些建议。

想象文学,自己理解为一般文学作品中加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成分。

论说性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差异

论说性作品 文学作品
写作主要目的 教育——传达知识 娱乐——阐述经验本身
对读者心智的诉求 经验中有没有这样的知识 让读者去接纳作品中的世界,去拥有这样的经验
写法 将单一的意义说明清楚 使用多重含义的隐喻
解释方法 各个部分可以独立解释 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批评原则 与真理是否一致 是个故事
部分的表现 科学或哲学的作品中,各个部分必须有条理,符合逻辑 故事中,这些部分必须要在适当的时机与规划中出现

阅读想象文学的二不要:

  1. 不要拒绝使用想象力——接纳里面的世界观,角色故事,代入自己
  2. 不要用是否和真理一致的标准去批评想象文学,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论说性作品 文学作品
架构性 找出作品的整体及部分结构 将想像文学作品分类——故事、戏剧、抒情诗
诠释性 定义与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与论述 抓住整本书的大意——梳理情节
评论性 评论作者的学说,以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完成我们对他的作品的理解 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情节代表的是整本作品的大意,而整本作品才是经验本身

阅读基本问题答疑

问题 怎么回答问题
这整本书的内容是在谈些什么? 说出关于一个故事、戏剧或诗的情节大,
并要能广泛地包括故事或抒情诗中的动作与变化
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辨识剧中所有不同的角色,并用你自己的话重新叙述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关键事件
这本书说的是真实的吗?全部真实或部分真实? 这像一个故事吗?这本书能满足你的心灵与理智吗?
你欣赏这本书带来的美吗?不管是哪一种观点,你能说出理由吗?

以小说为例,进一步说明

情节是一个故事的灵魂。要把一个故事读好,你就要能把手指放在作者的脉搏上,感觉到每一次的心跳。
----亚里士多德

诠释性:小说的诠释规则是什么?

  1. 小说的要素就是逻辑作品中的共识)——了解这些要素
    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及行动
    你要能熟知每个事件与人物的细节

  2. 共识与主旨有关——在作者构建的世界中,代入每个角色,了解一切事件的进行
    小说的要素与整个表现的场景或背景有关。这些场景或背景,社会的组合,是小说中各个要素之间静态的联系(如同主旨一样)

  3. 跟随作品中的角色
    情节的披露(如同论述或推论)是小说中各个要素之间动态的联系。

批评性:小说的批评原则是什么?

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像的作品。

对于小说,我们不该反对或赞成,而是喜欢或不喜欢。在你说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一本文学作品之前,首先你要真正努力过,欣赏作者借着你的情绪与想像力,为你创造的一个世界才行。

我们要接纳作者的主题、想法与前提。我们所能批评的只是他所创造出来的结果。
--- 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小说的艺术》(TheArt of Fiction)

这就是说,我们要感激作者将故事写出来。譬如故事发生在巴黎,就不该坚持说如果发生在其他地方会比较好。但是我们有权利批评他所写的巴黎人与巴黎这个城市。

一个好读者不会质疑作者所创造出来,然后在他自己心中又重新再创造一遍的世界。

评论

  • 喜欢不喜欢
  • 原因,客观地指出书中某些事件造成你的反感
  • 表达出这本书中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并说明理由

你越能明白指出诗或小说带给你喜悦的原因,你就越了解这本书的优点是什么。你会慢慢建立起批评的标准,你也会发现许多跟你有同样品味的人与你一起分享你的论点。你还可能会发现一件我们相信如此的事:懂得阅读方法的人,文学品味都很高。

这就是我们想要拥有的读书状态。下次看小说的时候,就照着这个原则来看,看看自己能不能回答出这些问题。

END


附录:

阅读故事、戏剧、诗的一些建议

分类 建议
故事 1.一口气读完,全神贯注
2. 代入角色去读
戏剧 1.一口气读完
2.导演这个剧本
3.大声读出来,注意被眼睛漏过的点
1.无论你觉得懂不懂,都要一次性读完
2.重读,大声读出来

更新知识~~~

  1. 抒情诗,任何现代诗,并不像想象中要花那么大的工夫。
  2. 读抒情诗,那绝对是值得花时间与精力去做的事
  3. 小说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小说能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
  4. 对初学者来说,希腊悲剧可能是最难人门的。一个是原来多的多幕变成独幕剧,二是故事背景我们无法很好的体会

之前的笔记索引
磨刀不误阅读工——《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
(⊙o⊙)? 老实说,你会读书吗
实用型的书就要这么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