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小脚
01
有人说,好的教养是一个人的好习惯,这句话我赞同。
因为好的教养它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不断的刻意和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年人的很多习惯就是他从小到大潜移默化逐渐养成的,不管是好还是坏,它都影响他的一生。
我记得从小到大,父母都会不断的提醒我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比如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绝不能装作视而不见,不然作为父母会被人说不会教孩子。
吃饭要把碗端起来,不能用筷子翻菜,要吃自己前面的菜,同时还要等长辈先动筷了才能吃,这些都是我从小到大被教导的。
我记得那时候还小,每次自己在这些事犯错了都会被父母指责,那时候也不懂,虽心里不情愿但也会照做。
长大后,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因为出了社会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餐桌礼仪却对我的人际交往影响至深。
就像有人说,看一个人如何,和他吃一顿饭就知道了。
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印象很多时候是可以从吃饭的细节看出来的。虽说不能只从这一方面下定义,但细节问题还是很能看出一个人怎么样。
02
大人常说“三岁看到大”,这句话虽说得有些玄乎,但它的依据应该就是从一个孩子从小的行为上判断出来的。
我们知道,孩子还没懂事没有认知的时候,他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只能凭着大人的行为去学,然后开始模仿。
大人很多时候的行为都会印在孩子的脑子里,小孩的记忆力非常好,往往很多时候成年人自己的行为自己都没注意,但孩子却可以学得有模有样。
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家长就是他们的人生第一次启蒙。
所以也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这句话很对,言传身教也是这个道理。
父母的行为是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认知,而最为父母,好的行为是有助于孩子更能健康成长。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在无形之中去模仿,待时间越长,模仿到一定阶段,习惯自然而然就会养成了。
其实有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对于不好的习惯也从不去纠正和引导,等到真正意识到错的时候,其实那时候再去纠正也已经晚了。
03
我昨天和朋友去看电影,电影院有两个休息区,一个是在外面一个在里面,里面的休息区是检票后才可以进去。
很多电影院其实都有一个bug,只要进了检票口,如果没有工作人员在每个厅口检查,那么所有的影厅其实都可以进去,只要有空的位置。
看时间还没到,我就坐休息区看手机。而我旁边坐着一对父子,男孩大概只有五六岁这样。
他们当时已经是看完电影出来坐那休息的,男孩想让他爸爸带他去其他要开始播放的厅看其他电影。
他爸爸说,“我没买票,进不去,你要是想看,你是小孩子不用买票就可以进去看,我在外面等你。”
男孩不敢一个人去,一定要他爸爸陪他进去,他爸爸拒绝了,并对他儿子说道,“我是大人,我没买票不能进去看。”
最后男孩也不去看了,最后我看着这位父亲领着男孩出去了,看着他们渐渐走远直到出了检票口。
我当时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有自己的原则,给孩子上了一门有人生意义的课,并没有为了迁就孩子让孩子开心而打破底线,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关于溺爱这个话题也一直经久不衰,一个孩子那是承载了一个家庭六个人的所有希望呀。
就怕“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要什么给什么,哪怕即便觉得不合理,也会尽力去满足。
04
我在逛街的时候也曾看到过这一幕,一个孩子在前面跑,后面好几个大人追着孩子跑。
孩子要买什么,如果父母不给买,但作为爷爷奶奶总会满足他。
而在我们国家,隔代溺爱是普遍存在的,曾有人说,老人带孩子会比孩子父母自己带的孩子性格会更嚣张,有的孩子甚至可以达到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的地步。
所以,很多人也觉得,孩子还是需要从小教起,在不磨灭他天性的同时,合理的教导和纠正是必须要做的。
过分的指责和过分的溺爱都不行,孩子生长的环境是他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但家长的行为也是引导孩子准确做事的重要因素。
好的教养也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加分项,会让我们走得更稳。
所以也有人说,好的教养也是我们成功的奠基石。
不管事大事小,我们的行为也能说明一切。
好的教养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对我们额外的苛刻要求,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共勉。
—END—